刊 名:
电子元件与材料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主 办
国营第715厂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刊 期:月刊
出版地: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刊 号:

ISSN 1001-2028
CN 51-1241/TN
邮发代号:62—36
本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化学文摘(美)
SA科学文摘(英)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EBSCO学术数据库(美)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20)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综述

  • A_3B_2C_3O_(12)型石榴石结构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进展

    李纯纯;尹长志;肖洪祥;方亮;

    立方石榴石结构的A_3B_2C_3O_(12)陶瓷是一类结构多样、性能可调的微波材料体系,目前对该体系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获得了一批性能优异的陶瓷材料。A_3B_2C_3O_(12)石榴石型陶瓷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介电性能,本文以烧结温度为分类标准将其分为高温型和低温型,高温型主要包括Ga基石榴石型陶瓷,烧结温度一般偏高,在1500℃以上,低温型以钒酸盐为主,烧结温度低于961℃,部分陶瓷可以与Ag电极共烧应用于LTCC技术。总结了不同离子占位、离子取代和A位缺位对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最后对钒酸盐基石榴石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9年10期 v.38;No.33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5 ]

研究与试制

  • SiO_2含量及粒径对SiO_2/聚烯烃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张芳芳;王春燕;邓婷;唐先忠;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SiO_2填充聚烯烃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SiO_2含量及粒径对SiO_2/聚烯烃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吸水率、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到一个最大值然后减小,断裂伸长率先稍有增大后逐渐减小,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吸水率则随SiO_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SiO_2填充量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吸水率均随SiO_2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当SiO_2的粒径为10μm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吸水率。

    2019年10期 v.38;No.332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9 ]
  • ZnO纳米片/聚苯胺制备与紫外激发室温气敏性能

    田俊峰;尹志刚;韩光鲁;李臻;杜俊平;

    采用两步法制备氧化锌纳米片/聚苯胺(ZnO/PANI)复合材料,首先制备ZnO纳米片,然后以此为载体,通过苯胺单体的原位聚合得到最终产物。通过XRD、FTIR、FESEM、氮气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其紫外激发室温气敏性能,分析了可能的紫外激发气敏机理。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ZnO/PANI复合材料实现了室温检测,乙醇浓度100×10~(-6)(体积分数)时,灵敏度较高达到17.6,响应和恢复时间均在30 s以内。

    2019年10期 v.38;No.332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0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0 ]
  • 多孔TiO_2/NaPSS复合湿敏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杨文耀;段良菊;郭晓朋;查小婷;张晓宇;

    采用模板法在铜叉指电极上制备了多孔氧化钛/聚苯乙烯磺酸钠(多孔TiO_2/NaPSS)复合湿敏材料。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LCR数字电桥对其湿敏特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NaPSS和TiO_2/NaPSS两种湿敏材料而言,多孔TiO_2/NaPSS复合湿敏材料具有更低的阻抗值及湿滞差,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响应速度更快,重复稳定性更高,在湿度传感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9年10期 v.38;No.332 16-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锌白铜微米掺杂对纳米导电银胶性能的影响

    康冰琳;王丽坤;白智奇;廖擎玮;秦雷;

    纳米导电银胶因其便捷的使用条件被广泛地应用于芯片封装及电子制造业中,但纳米粒子容易团聚,导致导电银胶的导电性下降。为改善纳米银粒子的分散性,首次选用微米锌白铜颗粒对纳米银片进行掺杂改性,研究了纳米导电银胶中掺杂微米锌白铜颗粒对导电银胶导电性及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接触类型的导电通路对纳米导电银胶导电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锌白铜颗粒的加入可以改善纳米银片在环氧体系中的分散性,改善导电银胶导电性,当锌白铜添加量占填料质量分数的4%时,导电胶的体积电阻率可达1.68×10~(-4)Ω·cm。且锌白铜的加入有利于提升导电银胶的温度稳定性。当锌白铜添加量占填料质量分数的12%时,导电胶的平均电阻温度系数为0.0045/℃。

    2019年10期 v.38;No.332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8 ]
  • 聚苯胺-MnFe类普鲁士蓝复合材料的超电容性能

    刘洪达;张政;张利;宋朝霞;魏晓飞;刘伟;

    MnFe类普鲁士蓝(MnHCF)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高比电容和优良的循环稳定性,但导电性不佳限制了其应用,通过将其与聚苯胺等高电导率材料复合可以极大改善这一问题。传统的两步制备方法工艺繁琐,干扰因素较多。本研究利用MnO_2纳米棒作原材料在室温下一步合成了聚苯胺-MnFe类普鲁士蓝复合材料(PANI-MnHCF)。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物理表征,使用循环伏安法(CV)、恒电流充放电法以及交流阻抗法(EIS)对样品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堆砌为规则块状结构的PANI-MnHCF。在0.5 mol/L中性Na_2SO_4电解液中,1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276.4 F/g;电流密度增大至5 A/g后,比电容仍能保持225.2 F/g;2000次充放电循环测试后,容量保持率为70.2%。

    2019年10期 v.38;No.332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 面密度对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的影响研究

    章庆林;吴明霞;陈思;杨重阳;

    面密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粒度分析表征正负极材料形貌和结构,研究不同面密度镍钴锰酸锂/石墨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倍率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结果表明,电池的内阻随着面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正极面密度从190 g/m~2提高到340 g/m~2,电池均呈现出良好的5C快速充放电性能和安全性能。正极面密度不超过280 g/m~2时,电池依然保持优异的10C快速充放电性能,容量达到1C倍率的93.4%以上。正极面密度为250 g/m~2的电池展示出最佳的5C倍率充放电寿命,2000次充放电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8.1%。而正极面密度为340 g/m~2的电池5C倍率充放电寿命衰减较快。

    2019年10期 v.38;No.332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4K]
    [下载次数:910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铝掺杂对氧化锌基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性能的影响

    林金堂;李典伦;阮璐;丘志榕;王嘉鑫;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掺铝氧化锌薄膜,以其作为正摩擦材料制备垂直-接触分离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改变铝掺杂浓度优化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电学输出性能。实验表明:在摩擦层接触面积为4 cm~2的情况下,当氧化锌薄膜中的铝掺杂浓度从摩尔分数2%提高到10%,摩擦纳米发电机开路电压峰值也相应提高;当铝掺杂浓度为摩尔分数10%时,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开路电压峰值达到最大值20 V,相比未掺杂铝时提高约一倍;当铝掺杂浓度大于摩尔分数10%时,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开路电压峰值呈现出下降趋势。

    2019年10期 v.38;No.332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2 ]
  • 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Al_2O_3微波无源器件

    楼熠辉;王飞;李攀郁;雷文;吕文中;

    以Al_2O_3陶瓷粉为原料,采用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制备微波介质谐振器和滤波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材料的形貌,用阿基米德排水法对材料致密度进行了测试,用平行板谐振法对谐振器微波性能进行测试;通过调控陶瓷膏料中有机成分(反应单体、反应稀释剂、分散剂、光引发剂等)和无机成分(Al_2O_3及其掺杂)的比例,对打印参数和烧结曲线进行控制,实现了Al_2O_3谐振器成型精度的精确控制。结果表明:当激光器功率500 mW,扫描速率2500 mm/min,材料固含量60%(体积分数),脱脂温度600℃,排胶速率1℃/min,烧结温度1700℃时,可以实现97.5%的理论密度,相对介电常数9.8,Q·f值20184.25 GHz(f=12.11 GHz),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这为制备复杂结构的微波无源器件提供了新的潜在技术途径。

    2019年10期 v.38;No.332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4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4 ]
  • 宽温域无氧环境下热电器件性能实验及仿真

    王章文;方国东;白光辉;霍艳艳;易法军;

    针对热电器件在高温无氧环境下的应用特点,对方钴矿/碲化铋两级热电器件的热电转换效率进行实验测试。采用石英灯辐射加热和强制水冷散热的方式提供稳定的宽温域条件,全程不断注入氩气的方式制造无氧环境,设计测试电路利用伏安法获得该器件的热电输出性能。根据热电转换原理推导出热、电物理场的耦合控制方程,并通过数值方法对实验过程中的传热及热电转换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发现实验装置中不同组件之间存在的接触热阻直接影响了热电器件上下表面的温差,从而影响了热电器件的发电效率,为热电器件在宽温域无氧环境下的应用奠定实验及理论基础。

    2019年10期 v.38;No.332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4 ]
  • 随机振动下不同结构参数的PCBA可靠性研究

    佘陈慧;刘亚鸿;谈利鹏;刘培生;

    为减小振动因素对产品失效的影响,改进PCBA组件的结构参数,提高PBGA(塑料球栅阵列)振动可靠性。采用有限元法,运用模态分析,得出结论:固支数目越多,焊点的振动可靠性越好。此外,利用随机振动模块,分析了板级振动条件下,焊点位置、焊点材料、PCB厚度、BGA焊点高度对可靠性的影响,并且利用焊点的疲劳寿命模型计算出关键焊点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焊点最容易失效的位置位于焊点的顶角处;相比于Pb90Sn10、Sn63Pb37、Mix、SAC387这四种材料,SAC305的疲劳寿命最高;PCB的厚度和焊点的疲劳寿命成正比;焊点高度和焊点的疲劳寿命成反比。

    2019年10期 v.38;No.332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2 ]
  • 氮化铝封装外壳引脚焊接强度研究

    钟永辉;孙刚;王宁;方军;崔嵩;

    为了契合整机装备及系统级封装的高可靠需求,对氮化铝封装外壳引脚焊接强度进行研究。通过设计有引脚氮化铝陶瓷封装模型,采用拉力试验机对钎焊后的金属引脚进行垂直拉力和90°剥离力试验,研究了镀镍层厚度、钎料量、钎焊结构对金属引脚与陶瓷银铜共晶钎焊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陶瓷镀镍层厚度及钎料量的增加,钎焊后的结合力有下降的趋势;不同的钎焊结构导致金属引脚受力失效模式不同,采用引脚打弯的焊接结构可有效提高金属引脚的焊接强度,满足工程化应用需求。

    2019年10期 v.38;No.332 63-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5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 矩形开口环-贴片结构超表面极化转换器特性研究

    康跃然;陈思伟;何永刚;王雪松;

    为了在宽频带内实现对线极化波的高效交叉极化转换,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形开口环-贴片结构的超表面极化转换器。首先,将超表面经典的矩形开口环和贴片两种单一金属图案优化组合获得超表面极化转换器,并仿真获得其极化转换率;然后通过理论推导和表面电流分析阐述了极化转换的物理机理;最后研究了超表面极化转换器对入射角度的依赖性。结果表明,该超表面极化转换器的极化转换率超过了90%,相对带宽达到81.3%;而转换器表面电流形成的电磁谐振是产生极化转换的主要原因,且该极化转换器在0°~30°入射角范围内仍有较好的性能。

    2019年10期 v.38;No.332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7 ]
  • 具有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

    杨虹;丁孝伦;彭洪;陈思良;

    采用阶跃阻抗谐振理论,改进了一种三角环阶跃阻抗谐振器,并利用奇偶模分析法详细分析了三角环阶跃阻抗谐振器的谐振特性,将三角环阶跃阻抗谐振器与平行交叉耦合线相耦合,实现了紧凑型超宽带带通滤波器。随后引入产生三陷波特性的E型和C型谐振单元,将三个陷波频率调整到3.5,5.2,8 GHz频点上,实现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有效地抑制超宽带内WiMAX、无线局域网和X卫星等频段的干扰。最后将三陷波滤波器结构进行HFSS仿真和实物加工测试,带内外特性良好,且实物测试与仿真结果一致,在特定的通信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9年10期 v.38;No.332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超宽带高抑制无反射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刘赣;邢孟江;李小珍;代传相;徐珊;

    为了提高无反射带通滤波器的带宽和衰减,设计一款基于集成无源器件技术的小型化、超宽带、高带外抑制的无反射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由无反射低通滤波器、无反射高通滤波器和匹配电路级联而成,无反射低通、高通滤波器级联可实现超宽带,通过在匹配电路的上下频带各引入一个零点的方法,将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峰值提高到了40 dB。通过HFSS软件在硅衬底上对其进行建模仿真,最终实现了所需的无反射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f_0为2.43 GHz,中心频率处的插入损耗为1.17 dB,BW_(-3dB)≤1.86 GHz,带外抑制≥40 dB,回波损耗在12 dB左右,整体尺寸仅为2.65 mm×1.25 mm。三维电磁场仿真结果表明,该款无反射带通滤波器的相对带宽为76.5%,衰减为40 dB。

    2019年10期 v.38;No.332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0 ]
  • 紧凑型高性能L波段Wilikinson三路功分器的设计

    赵子豪;戴永胜;

    提出了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紧凑型L波段Wilkinson三路功率分配器。对三路功分器进行奇偶模分析,在ADS软件中设计电路,然后在HFSS软件中对该电路进行三维仿真优化。该功分器由LC集总元件组成,以实现更高的隔离度;采用对称结构以降低设计复杂度;使用加载电容和外置电阻以降低元件误差和体积;电阻使用跨接方式以实现低反射损耗。功分器实物测试与仿真结果一致,最终设计的三路功分器尺寸为3.2 mm×1.6 mm×0.89 mm。功分器的中心频率为1250 MHz,带宽为100 MHz,通带插入损耗为4.95~5.05 dB,输入端反射损耗小于-25 dB,端口隔离度小于-25 dB。

    2019年10期 v.38;No.332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6 ]
  • 铁掺杂Na_(0.5)Bi_(0.5)TiO_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微结构与电学性能

    陈小明;谢应松;罗海奇;廖运文;肖定全;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0.855Na_(0.5)Bi_(0.5)TiO_3-0.12K_(0.5)Bi_(0.5)TiO_3-0.025BaTiO_3+x%Fe_2O_3(x=0,0.1,0.3,0.5,0.7,1.0,1.5,2.0)(简写BNKBTF-x)无铅压电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研究Fe掺杂对BNKBTF-x陶瓷体系的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Fe含量少于质量分数1.5%时,BNKBTF-x陶瓷呈现单一的钙钛矿结构,而当Fe含量在质量分数1.5%以上时,有杂相的存在。随着Fe含量的增加,陶瓷晶粒逐渐增大。当Fe含量达到质量分数1.5%时有长方晶形出现。当Fe含量在质量分数0.1%附近时陶瓷的致密性得到改善,BNKBTF-0.3陶瓷综合性能最佳:d_(33)=161 pC/N,K_P=0.29,ε_r=1153,tanδ=0.034,Q_m=108。

    2019年10期 v.38;No.332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