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素玲;杨晓策;
对加载电磁带隙(EBG)反射板的偶极天线系统进行了仿真,重点研究了偶极天线系统的输入阻抗与EBG反射板架设高度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当架设高度变化时天线的输入阻抗随之发生改变,即输入阻抗实部和虚部均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虽然输入阻抗的实部R随着架设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取值总是大于零,表明天线辐射是消耗电磁能量;而天线输入阻抗的虚部则表现出可正可负,表明当电磁带隙反射板的架设高度不同时,天线系统即可以呈现容性也可以是感性;当架设高度合适时,电磁带隙反射板将发生谐振,天线输入阻抗的虚部为零,天线辐射电磁波最为有效。
2017年09期 v.36;No.307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8 ] - 陈显明;刘书焕;
设计了一种双极化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超宽带方环缝隙天线。该天线有4个天线单元,底层由2个方环微带馈电线构成,用于正交偏振。顶层由2个对称结构的方环构成,用于减少交叉极化。方环之间用矩形切口连接,以增加环缝之间的耦合。测量结果表明,该天线在3~12 GHz内隔离比大于22 d B,相关系数(ECC)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该天线可以应用于MIMO超宽带通信系统中。
2017年09期 v.36;No.307 15-1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 ] - 刘双兵;
提出了一种单对角线开缝的方形单元构成的透射型极化旋转超表面,并将其应用于宽带圆极化微带缝隙天线的设计中。采用等效电路法分析了超表面实现线-圆极化转换的工作机制,并对天线圆极化带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扫描。仿真结果表明:加载超表面使线极化微带缝隙天线产生了圆极化辐射,同时扩展了天线的阻抗带宽。天线相对阻抗带宽达到了33.2%,3 d B轴比带宽达到了19.5%,在阻抗带宽内天线增益均高于6.8 d Bi,表明新型超表面结构具有良好的线-圆极化转换特性。
2017年09期 v.36;No.307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8 ] - 海洋;
研究发现Ni-Ti合金能够在电子组件机械气密封装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开展了某型Ni-Ti基合金机械气密封装方法研究,并在行业内首次设计了Ni-Ti基合金机械气密封装结构,该结构包含某型Ni-Ti基合金环、销钉柱和腔体壁。通过开展厚度分别为2.0,1.5,1.0,0.5和0.25 mm腔体壁的Ni-Ti基合金样件气密封装和环境试验验证后,表明:基于Ni-Ti基合金的机械气密封装方法切实可行,工艺实现难度不大。其中,腔体壁厚为0.5mm和0.25 mm的销钉柱气密性最容易满足GJB548B—2005的验收要求,且成品率可达100%。
2017年09期 v.36;No.307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吕贤亮;麻力;任翔;孙明;
对PNP晶体管阵列采用矩阵热阻法和温度敏感参数法(TSP)两种结温测量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采用红外热像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矩阵热阻法可以综合考虑各芯片之间的耦合作用,但由于矩阵热阻法试验程序较为复杂,且需要多次换算,从而较容易引入误差。而温度敏感参数法操作简单,测量准确,可以实现实时监测阵列管工作状态下的结温。
2017年09期 v.36;No.307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3 ] - 肖培磊;胡小琴;刘建成;
读出放大器是电可擦除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中的关键模块,其读取速度决定了EEPROM的操作频率。基于国内先进的0.18μm工艺,对EEPROM放大器的基准电流源和比较器进行了分别设计,测试结果显示读出放大器的响应时间小于70 ns,可满足10 MHz的EEPROM存取速度的要求。
2017年09期 v.36;No.307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1 ] - 任晓霞;夏继宏;林歆悠;杨文耀;
结合了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的混合式电源,能充分发挥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大和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大的优点,大幅度提高电源性能,满足电动汽车、光伏等具有脉动性负载的要求。对混合式电源中将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连接起来的功率变换器进行了研究,用带有双向三端口DC-DC变换器替代了常用的单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双向三端口DC-DC变换器能兼顾电池电性能和系统稳定性的控制策略。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对其充放电情况进行仿真,验证了变换器结构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2017年09期 v.36;No.307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9 ] - 崔德胜;陈朝杰;彭磊;熊盛阳;高憬楠;
分析了近年来发生的电容器漏电失效典型案例,研究了瓷介电容器和钽电解电容器的漏电失效机理,分析表明金属迁移和介质层缺陷是导致电容器产生漏电流的主要原因。以电容器漏电流产生的理论机理为基础,从选择、检验和使用可靠性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电容器选型建议、检验准则和使用要求,以确保电容器在航天等高可靠领域的应用。
2017年09期 v.36;No.307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4 ] - 宋智;任庆芳;徐丹丹;薛严冰;
为降低电容制作成本,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在柔性PET基底上印制出可用于较高频段范围的叉指电容。首先利用电磁仿真软件设计出叉指电容的结构;然后通过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印刷薄膜电阻值的影响和油墨种类对印刷叉指电容阻抗特性的影响,确定合适的丝网印刷工艺参数和导电性能良好的油墨;最后,采用上述油墨和工艺参数印制了不同结构参数的叉指电容,测试了其阻抗特性,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其阻抗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印刷叉指电容的阻抗特性与理论仿真结果一致;叉指电容所有结构参数中,指的长度和指的个数对其阻抗特性影响较大,印制的叉指电容在100~600 MHz范围内具有较好的阻抗特性。
2017年09期 v.36;No.307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8 ] - 王攀;冯玥;方晶;刘佳丽;范甜甜;房青青;
以苯胺(ANi)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氧化石墨烯(GO)为模板,调节ANi与GO原料质量比从0.5到100,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分含量的聚苯胺/氧化石墨烯(PANi/GO)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镜和循环伏安法对制备复合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和循环伏安性能进行了研究,着重考察了原料配比对PANi/GO复合材料结构、微观形貌及能量存储的影响。研究表明:ANi单体成功原位聚合在GO表面上;ANi/GO质量比对PANi/GO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影响明显;随着ANi/GO质量比的增加,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先增加后减小。当ANi/GO质量比为10、扫描速率为10 m V·s~(–1)时,复合材料的比电容达到最大值162.2 F·g~(–1)。
2017年09期 v.36;No.307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0 ]
- 李运清;史浩飞;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其良好的透光性、高导电性、较好的机械强度等性质,近年来受到了透明导电膜领域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与氧化铟锡(ITO)薄膜相比,石墨烯透明导电膜具有透光性和稳定性好、柔性更佳等特点。本文概述了石墨烯薄膜及其在透明导电膜应用的研究现状与产业化进展,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并展望了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
2017年09期 v.36;No.307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7 ] - 于锦;徐燕;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二维结构的纳米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能,如比表面积大、导电导热性好、机械强度高等,因此在材料的轻质高强、导热、导电、电磁屏蔽等领域均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侧重介绍石墨烯/聚合物功能化复合材料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对目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规模化应用进行评述,综合分析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存在的关键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7年09期 v.36;No.307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2 ] - 郑超;周旭峰;陈雪丹;乔志军;刘兆平;阮殿波;
石墨烯因其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高的电子迁移率和特殊的二维柔性结构,过去十余年在能源领域引发了极大的关注,电化学储能领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石墨烯规模应用的产业领域,特别是在超级电容器和电池领域。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和电池中的应用,介绍了石墨烯导电剂和储能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以及石墨烯在锂电池电极材料和涂层铝箔中的应用。指出了目前石墨烯材料的品质和成本问题仍是严重制约它在储能领域规模化应用的核心要素。未来,迫切需要石墨烯全产业链的协调合作,推进石墨烯储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应用。
2017年09期 v.36;No.307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346 ] |[网刊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8 ] - 马瑜;丁古巧;
石墨烯因为其极高的导电导热性能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被认为是理想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本文从导电性、导热性、力学性能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产业化进程,分析总结了石墨烯金属基复合材料产品研发中的主要难点,并对石墨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2017年09期 v.36;No.307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147 ] |[网刊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1 ] - 沈文卓;郭守武;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对锂离子电池的可逆容量、倍率充放电能力和循环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电子共轭态和单一的原子层结构,具有优越的电子迁移性、大的表面积和良好的热和化学稳定性。因此,众多研究者致力于借助石墨烯的独有特性来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本文对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中的应用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做了简要综述。
2017年09期 v.36;No.307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2 ] - 杨修宝;崔定伟;瞿研;
简单介绍了石墨烯的特点,并总结了其在导电涂料、防火涂料、防污涂料和重防腐涂料中的研究及应用概况。最后分析了石墨烯在功能性涂料中的应用瓶颈,并对石墨烯在功能性涂料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7年09期 v.36;No.307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49 ] |[网刊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8 ] - 张勇;刘建影;
由于其优异的机械、光学、电子和热性能,石墨烯引起了全球科技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其中,石墨烯极高的横向热导率使石墨烯成为电子和光子器件热管理的理想材料。本文介绍石墨烯在电子热管理中的应用,特别关注其产业化方面的进展。本文首先介绍石墨烯的制备和热学性能,然后介绍石墨烯散热片在电子器件热管理中的应用,最后,介绍石墨烯在散热和热管理领域中的机遇、挑战和未来趋势。
2017年09期 v.36;No.307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372 ] |[网刊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6 ] - 王忠强;萧小月;
石墨烯因其优异的热学、电学、力学等性能,在各领域备受青睐。本文对石墨烯在新能源电池、复合材料、功能涂料等领域呈现的良好商业化前景进行概述。同时,还分析对比了各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支持。
2017年09期 v.36;No.307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