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鹏;王洪信;俱海浪;李宝河;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以Ru,Cu,Pt和Ta为底层的Co Fe B/Pt多层膜样品,研究了各底层对Co Fe B/Pt多层膜的反常霍尔效应的影响。发现Ru和Cu作为Co Fe B/Pt多层膜的底层在保持样品的垂直磁各向异性方面的作用远不如Pt和Ta底层,而且样品的霍尔电阻比Pt和Ta做底层要小。Ta作为Co Fe B/Pt多层膜的底层与Pt作为底层相比能够更好地和多层膜晶格匹配,并且在400℃退火后反常霍尔效应得到增强。霍尔电阻提高近80%,矫顽力达到了5.7×10~3 A·m~(–1),有望作为垂直自由层应用到磁隧道结构中。
2016年12期 v.35;No.298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5 ] - 王骏;徐波;李生娟;
结合机械力化学与声化学反应,固相合成尖晶石型Zn Al_2O_4纳米颗粒。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及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振动研磨2 h后,Al颗粒尺寸大约为0.5μm,颗粒内部存在大量的位错缺陷,有利于机械力化学反应。将研磨后的Al颗粒超声水解3 h制备出Al(OH)_3白色乳胶液,经干燥、焙烧后得到多孔、片状、活性γ-Al_2O_3纳米颗粒,颗粒尺寸分布在30~150 nm之间。将Zn O/γ-Al_2O_3固相合成制备出尖晶石型Zn Al_2O_4纳米颗粒,在温度为200~600℃范围内,Zn O/γ-Al_2O_3完成了晶核成型、晶体生长和颗粒成型过程,600℃时颗粒尺寸为30~50 nm,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随着温度升高,颗粒尺寸增大,结晶度提高。
2016年12期 v.35;No.29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2 ] - 刘剑;聂敏;
采用烧结法制备了一种低温共烧(LTCC)K_2O/Na_2O-B_2O_3-SiO_2玻璃/Al_2O_3介质材料。系统研究了玻璃/Al_2O_3比例和烧结温度对介质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烧结后只有Al_2O_3晶相,材料烧结属于液相烧结机制。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_r随Al_2O_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Al_2O_3质量分数为35%时,经860℃烧结材料的性能最优:ε_r=5.93,tanδ=3.1×10~(–3),收缩率为16%,抗弯强度为159 MPa。所制备的介质材料能够用于高频MLCI领域。
2016年12期 v.35;No.29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8 ] - 秦臻;陈文彬;王晓磊;杨道国;蔡苗;
采用金属-绝缘体-金属(MIM)测试结构表征薄膜高频特性时,差动法能有效地剥离测量过程中寄生效应对表征结果的消极影响。为此,借助仿真软件ADS深入探究了差动法中不同内径的结构组合,以及结构中底部电极的厚度和材料对表征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DM65-55(两个结构的内径分别为65μm和55μm)能较大限度剥离寄生效应的影响,其表征精度高达98.7%;底部电极厚度为0.1μm时,能得到较理想的表征结果;底部电极材料的改变对损耗角正切值的计算影响较大,其均值随着材料的电阻率减小而减小。
2016年12期 v.35;No.298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4 ] - 许成巧;师博;常乐乐;黄颖;徐鹏飞;王忠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_(1.5–x)Co_(1.5)O_4(x=0,0.04,0.08,0.12,0.16,0.20)系列NTC热敏电阻样品,运用XRD、SEM和电学测试等手段,系统的研究了铈掺杂对样品相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e含量的增加,样品的主相仍是尖晶石结构,伴随着析出富Ce的岩盐相。随着Ce的掺杂量由0增加到0.20,Mn-Co-O系NTC热敏电阻的电阻率由627?·cm增加到948?·cm,材料常数由4 382 K降到4 140 K。
2016年12期 v.35;No.298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3 ] - 吴元庆;张金晶;刘春梅;陆晓东;周涛;
非制冷探测器的制备,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微机械加工在CMOS读出电路上制作悬桥来实现。传感器将吸收的热量转化为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变化由检测电路检出,但该结构吸收效率偏低。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吸收的红外探测器结构。分析了光栅及器件结构参数对红外光学吸收的影响,采用COMSOL软件仿真,研究了金属-介质-金属三明治结构红外探测器的吸收效率,并通过结构参数的优化使吸收结构对特定红外波段的吸收率达到98%以上,在整个波长范围内平均吸收效率达30.5%。
2016年12期 v.35;No.298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贾晓菲;陈文豪;丁兵;何亮;
针对常规纳米尺度电子元器件的噪声特性,研究其噪声的基本测试条件,并建立测试系统。在屏蔽条件下采用低温装置和超低噪声前置放大器,能有效抑制外界干扰。应用该系统对实际纳米MOSFET器件进行噪声测试得到其电流噪声,在测试基础上通过计算分别得到热噪声和散粒噪声,同时分析器件工作在亚阈区和反型区下的电流噪声随源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验证了测试系统的准确性。
2016年12期 v.35;No.298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9 ] - 韩娜;崔国民;刘国辉;马尚策;周剑卫;
为了解决大功率LED散热问题,构建了包括LED固体部件及外部流体空间的三维数学模型。基于有限元法,应用k-ε模型模拟自然对流换热条件下LED模组散热情况。模拟结果表明,LED模组温度场分布不均,芯片结温较高;受芯片功率密度及位置布设的影响,中心翅片的散热效果差。通过改变散热器结构,设计了两种翅片组合形式,虽然换热面积有所减少,但由于中心翅片的对流换热得到强化,达到了降低结温的效果,提高了散热性能。
2016年12期 v.35;No.298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0 ] - 孙超;丰涛;
针对无线通信系统小型化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带有交叉耦合的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带过孔的终端短路式耦合线为谐振单元,同时加入了交叉耦合线改善滤波特性;整个结构紧凑,具有插入损耗低、选择性高、带外抑制度佳等特点,实测结果与仿真吻合较好,中心频率为4.2 GHz,3 d B带宽为400 MHz,驻波比小于1.5,体积仅为8 mm×6 mm×0.7 mm。
2016年12期 v.35;No.298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3 ] - 张友俊;王连栋;
将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用在隐式空间映射(Implicit Space Mapping,ISM)的参数提取中,可以有效改善参数提取过程中算法的不收敛性。首次在参数提取中引入PSO,主要的研究内容是改进了ISM算法。通过改进ISM算法中粗糙模型(Coarse Model,CM)与精细模型(Fine Model,FM)之间的参数映射,可以明显减少迭代次数。以一个双模滤波器为例,利用粒子群ISM算法设计了一个可以工作在无线局域网(WLAN)频段的微带双频带滤波器,中心频率分别是2.45 GHz和5.25 GHz。滤波器经过3次迭代并进行微调后达到了设计指标。由此可见,引入PSO之后显著地减少了在FM中的仿真次数,有效地提高了滤波器的设计效率。
2016年12期 v.35;No.29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0 ] - 王立春;刘米丰;吴伟伟;罗燕;任卫朋;
针对微系统高可靠集成需求,提出了一种三维铝封装集成微系统多功能器件的结构和方法。通过铝基板选择性穿透阳极氧化试验、低应力低空洞灌封试验和激光侧边电路刻蚀试验,实现了32 G固态存储器集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致密性氧化可实现内埋布线氧化终点的控制,采用阶梯式固化可降低灌封应力,优化的激光参数可获得侧边电路互连。首批试制固态存储器读写性成品率达73%,与同类3D-plus存储器相比,体积减少约55%,质量减轻约40%。
2016年12期 v.35;No.298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4 ] - 王昭;刘曜宁;
分析了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高压功率模块的内部电场绝缘问题。模块封装中使用的硅胶的电场承受能力直接影响了整个模块的绝缘表现,通过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和确定了模块中最大电场存在的位置。结果表明,影响局部放电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被硅胶覆盖的覆铜陶瓷基板,高的局部放电效应会使得硅胶绝缘失效,最终导致IGBT模块失效;最后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
2016年12期 v.35;No.29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6 ] - 胡光山;左春柽;黄风立;汤成莉;张礼兵;
利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以及四探针法对不同压力辅助烧结的纳米银直写导电图案显微组织和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导电墨水的导电颗粒为金属单质银。未经压力辅助烧结的直写导电图案呈深灰色;显微组织为高低不平的多层结构,颗粒排列松散,不具备导电性能。压力辅助烧结的电路呈现明显的金属光泽,显微组织结构平整,颗粒之间形成明显的烧结颈,具有较优良的导电性能。导电图案的电阻率随着烧结压力的增加而减小,烧结压力由5 MPa升高至30 MPa,电阻率由21×10~(–6)?·cm减小为11.2×10~(–6)?·cm。导电图案的导电机制为电子隧道效应。
2016年12期 v.35;No.298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