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 名:
电子元件与材料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主 办
国营第715厂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刊 期:月刊
出版地: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刊 号:

ISSN 1001-2028
CN 51-1241/TN
邮发代号:62—36
本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化学文摘(美)
SA科学文摘(英)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EBSCO学术数据库(美)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20)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综述

  • 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薄膜致密性对其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苗苗;万丽;孔梦琴;胡航;王世敏;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速度十分迅猛,其光电转换效率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至25%以上。其中,杂化钙钛矿薄膜的致密性直接关系到薄膜性能的优劣,对获得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具有重要影响。介绍了杂化钙钛矿材料的特性,重点探讨不同方法制备的杂化钙钛矿薄膜致密性对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展望其发展前景。

    2016年09期 v.35;No.29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4 ]
  • 氧化物忆阻器材料及其阻变机理研究进展

    殷一民;程海峰;刘东青;张朝阳;

    忆阻器是目前材料和电子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氧化物材料在忆阻器研究中具有重大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几种典型氧化物忆阻器材料,包括TiO_2、SiO_x、HfO_x、Al_2O_3、ZnO、ZrO_2、TaOx以及ZnSnO_3等,并介绍了导电细丝机制、氧化还原机制、边界迁移机制以及相变机制等四种常见的阻变机理,展望了未来忆阻器材料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2016年09期 v.35;No.295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876 ] |[网刊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91 ]

研究与试制

  • TiO_2纳米管阳极氧化法制备技术研究

    常进;张为军;刘卓峰;陈兴宇;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TiO_2纳米管阵列,研究了电解液浓度、阳极氧化时间和阳极氧化电压对TiO_2纳米管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并分析了TiO_2纳米管的生长机理以及退火温度对TiO_2纳米管晶型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氧化电压主要影响TiO_2纳米管的尺寸和形貌,电解液浓度和阳极氧化时间影响TiO_2纳米管的长度;随退火温度升高,TiO_2纳米管从非晶态向晶态转变,晶型由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

    2016年09期 v.35;No.295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1 ]
  • 工艺条件对玻璃—金属封接件性能影响分析

    陆广华;王匀;张乐莹;叶留芳;陈万荣;

    研究了530℃退火时的保温时间、降温速率以及不同玻璃厚度与金属外壳径向厚度比对玻璃-金属封接件内部残余应力的影响,通过ANSYS软件进行分析优化并制作了样品。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530℃、保温40 min、然后以4℃/min降至室温,玻璃厚度与外壳径向厚度比为4时,测得封接件的残余应力较小,并得到质量较好的实物工件。

    2016年09期 v.35;No.295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5 ]
  • 基于烟囱效应的LED太阳花与梳状散热器对比

    唐帆;郭震宁;

    为了提高LED的散热性能,基于烟囱效应原理,对比了LED梳状散热器和太阳花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通过Solidworks建立实体模型,通过其插件Flow Simulation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热仿真。在保持散热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了不同烟囱高度对配备梳状散热器和太阳花散热器的LED芯片最高温度的影响。并对烟囱高度为40 mm的太阳花散热器进行了实验验证,经实验测量,此时LED芯片的最高温度为81℃,与模拟结果只相差1.28℃,证实了模拟的正确性。仿真表明:在烟囱效应下,LED太阳花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要强于梳状散热器,并且当烟囱高度大于45 mm时,二者的温度差随着烟囱高度的增加不断扩大。

    2016年09期 v.35;No.29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 铁镍钼软磁合金粉体气相沉积绝缘包覆工艺研究

    周炳贤;郭春生;刘波;王学钊;汪小明;饶汝聪;

    从减小铁镍钼软磁合金器件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出发,解决传统包覆工艺存在的不足,提出将金属硅粉先经氯化生成三氯氢硅扩散沉积到粉体表面,再水解出二氧化硅并沉积在磁粉表面的方法制得绝缘包覆磁粉。此外,加入氧化钙与二氧化硅在1 200℃下反应生成硅酸钙来增加绝缘层的粘结力。结合SEM、XRD及EDS分析磁粉表面形貌及成分组成,采用LCR电桥测试磁粉芯磁性能。研究发现,该工艺制备出的绝缘膜层具有高粘结性、高电阻及耐高温的性质,显著降低了磁粉芯在1 MHz频率下的磁损耗。

    2016年09期 v.35;No.295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4 ]
  • Fe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

    李亭亭;王楠楠;程海峰;吴慰祖;李赟;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封装阳极氧化铝(AAO)模板,制备出不同直径的Fe纳米线阵列。Fe纳米线阵列的形貌、组成、晶型、磁学性能分别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震动样品磁强计(VS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电化学沉积法可以制备出直径为33~95 nm的Fe纳米线;纳米线排列有序,粗细均匀,具有明显的[110]择优取向。VSM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线的直径对其磁性能影响很大。当纳米线直径为33~40 nm时,纳米线具有明显的磁各向异性,垂直模板表面的方向为易磁化方向,该方向上矫顽力达112 745.4 A/m以上,矩形比达0.43以上;当纳米纤维直径为75~95 nm时,纳米线的磁各向异性较弱,轴向上矫顽力和矩形比也较小。

    2016年09期 v.35;No.295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4 ]
  • 一种带埋层的新型结终端技术

    周嵘;张玉蒙;李泽宏;熊景枝;张金平;

    在高压功率器件领域,常规的场限环技术由于环的个数较多,占用芯片面积较大,导致终端的效率很低。为了改善这一缺点,提出了一种带P–埋层的新型高压终端技术,有效降低了主结边缘处的电场集中,提高了击穿电压。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击穿电压达到3 439 V,终端的长度为1 000μm,较常规的场限环结构1 500μm(英飞凌公司3 300 V产品)节省了近30%的终端面积。

    2016年09期 v.35;No.295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7 ]
  • 功率VDMOS的EMI分析

    周嵘;陈文梅;李泽宏;包慧萍;

    针对功率VDMOS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电磁干扰(EMI)问题,对国内两家公司两款高压VDMOS产品进行应用于LED驱动电源模块的整机EMI测试以及VDMOS样管的动态特性测试,提出了功率VDMOS的EMI噪声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增大VDMOS的寄生栅电阻R_g,增大VDMOS的输入电容C_(iss)和米勒电容C_(gd)可改善VDMOS器件EMI性能,但这会增加VDMOS器件的开关损耗。因此,在器件设计时需根据实际应用折中考虑。

    2016年09期 v.35;No.295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 类电磁诱导透明效应的入射不敏感频率选择表面研究

    廖章奇;丁凡;徐峰;冀航;

    基于微波频段内的类电磁诱导透明效应(Mimic Electromagnetic Induced Transparency,MEIT),设计了一种对入射电磁波不敏感的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对频率选择表面在不同入射角度(0°~80°)以及不同极化方式(TE、TM)下的透射、反射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同时通过仿真频率选择表面的表面电流分布以及能流分布,分析了频率选择表面中类电磁诱导透明效应产生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类电磁诱导透明效应的非相干特性,使得设计的频率选择表面在所需频段内表现出极强的入射稳定性,对入射电磁波的入射角度以及极化方式均不敏感,在雷达天线罩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16年09期 v.35;No.295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6 ]
  • 一种瞬态增强的无外接电容LDO电路设计

    李旭;冯全源;

    设计了以增强型AB跟随器作为缓冲级的带瞬态增强电路的线性稳压器(LDO)。在保证LDO环路稳定性的同时,将增强型AB跟随器的偏置电流改为动态偏置电流,同时加入瞬态增强电路来改善系统重载到轻载来回跳变时的瞬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稳压器输入电压2.7~5 V,输出电压2.5 V,压差200 m V,电路空载时静态电流18μA,最大负载电流100 m A;在输出电容为100 pF时,负载电流以99×10~(–3)A/μs跳变,输出电压下冲和过冲分别为89 m V和110 m V,均在1.5μs内恢复稳定。

    2016年09期 v.35;No.295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06 ]
  • 一种新型三频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唐雨竹;马文英;魏耀华;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多枝节结构的三频天线。该天线由共面波导馈电,天线整体尺寸为30 mm×35mm×1.5 mm,基板选用FR4,其相对介电常数为4.4。天线由三个贴片构成,通过调整三个贴片的长宽,可以使得三个贴片产生低频到高频三个中心频点,从而形成了三个工作频段。天线通过在贴片和共面波导的地平面中加入渐变结构,改善了三个频段上的阻抗匹配。采用仿真软件HFSS对天线进行了分析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天线的–10d B工作频段分别为:2.33~2.75 GHz,3.15~3.75 GHz,4.35~6.07 GHz,能够较好地覆盖WLAN和Wi MAX的通信频段。天线的结构简单,尺寸较小,具有较好的辐射特性。

    2016年09期 v.35;No.295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1 ]

编读通信

  • 本刊信息

    <正>网络数字化日益普及,并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具有快捷、携带方便、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本刊应读者要求,特在2016年继续推出加入《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读者会员服务,会员将享受期刊12期全电子文档。加入《电子元件与材料》的读者会员,会员费全年为200元/年,本刊将2016年全年12期的论文电子文档,以PDF格式,在出刊后发至会员的电子邮箱。并将本刊的最新资料、最新活动第一时间通知会员,

    2016年09期 v.35;No.295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电子元件与材料 月刊

    <正>国家百种重点期刊美国CA收录国家一级电子精品期刊英国IEE INSPEC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Electr Electron Abstr收录邮发代号:62-36您想找到世界新技术,优性能的电子元件、电子材料吗?想掌握本行业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同行在做什么吗?想知道新的国际市场信息,寻求好的合作伙伴吗?——请关注本刊相关栏目。本刊集权威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贴近市场,贴近企业,本行业中从事管理、决策、科研、设计、制造、使用、销售、采购部门和大专院校不可缺少的读物。

    2016年09期 v.35;No.295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电子元件与材料》读者免费索阅卡

    <正>尊敬的读者,为使本刊真正成为您工作中的好帮手,请您在百忙中抽时间填妥此卡,传真或电邮回本部以便您的申请能被受理(本刊将免费赠阅《电子元件与材料》已出版期数任意一期1本和本刊书讯资料1份)您阅读本刊的目的(请选定打"√")□解决技术问题□了解行业动态□寻求合作伙伴□采购产品您曾通过以下何种渠道阅读或了解本刊(请选定打"√"):

    2016年09期 v.35;No.295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超级电容器专题

  • 非良溶剂致孔法制备柔性自支撑大孔结构超细碳纤维

    聂俊平;王亚彬;苏群雁;孟祥苓;何铁石;

    以硝基甲烷和水的混合溶剂制备聚丙烯腈(PAN)静电纺丝前驱液。通过非良溶剂在静电纺丝过程中的致孔作用,得到大孔结构PAN静电纺丝纤维。通过控制混合溶剂中水含量,可以得到不同孔隙结构的PAN静电纺丝纤维。然后通过碳化、活化过程得到柔性自支撑大孔结构PAN基超细碳纤维。表观形貌、孔隙及比表面积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结果显示:当混合溶液中硝基甲烷和水的体积比为95:5时,水具有良好的助溶剂和致孔剂作用,此条件下制备的PAN基超细碳纤维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BET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内阻0.43?,能量密度7.7 Wh·kg~(–1),功率密度11.1×10~3 W·kg~(–1))。

    2016年09期 v.35;No.295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7 ]
  • 锂盐/活性炭混合电极电池—电容器研究

    王亚彬;聂俊平;李文生;田爱香;何铁石;

    以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盐)和双电层储能材料活性炭(AC)为电极活性物质,制备LiMn_2O_4-AC||AC、LiFePO_4-AC||AC、LiMn_2O_4-AC|Li_4Ti_5O_(12)-AC、LiFePO_4-AC||Li_4Ti_5O_(12)-AC电池-电容器。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以及交流阻抗等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电池-电容器在低工作电压段,电荷主要以双电层储能形式存储于活性炭电极;在高工作电压段电荷主要以锂离子插嵌-脱嵌形式存储于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盐和AC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电容器的工作电压、能量密度,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功率特性。其中LiFePO_4-AC|Li_4Ti_5O_(12)-AC具有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当电压为3.2 V时,能量密度为124.6 Wh·kg~(–1),功率密度为461.7 W·kg~(–1),内阻为2.2?,充放电效率为93.1%。

    2016年09期 v.35;No.295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9 ]
  • 用EQCM法研究聚苯胺超级电容性能

    邢季;王雅敏;朱绪飞;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是检测电极质量微小变化和表面离子迁移的有效手段。首次采用EQCM与循环伏安(CV)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聚苯胺(PANI)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在质子酸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微小质量变化,以及PANI的超级电容性能。结果表明:PANI的聚合速率与PANI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说明PANI电化学合成是一个自催化过程;PANI电极的比电容和功率密度分别高达593 F/g和19.6×10~3W/kg。

    2016年09期 v.35;No.295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5 ]
  • V_2O_5氧化聚合制备多孔片状聚苯胺及其电化学性能

    冉奋;杨云龙;刘影;孔令斌;康龙;

    用V_2O_5为氧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片状多孔聚苯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了苯胺单体与V_2O_5的质量比对所制备的聚苯胺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聚苯胺为片状,且呈现多孔结构;当苯胺单体与V_2O_5的质量比为1:3时,制备的样品比电容最高,达到147.3 F/g;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在循环1 000圈后,可以保持40%的容量,同时库仑效率几乎保持100%。

    2016年09期 v.35;No.295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0 ]
  • 静电纺丝PANI/CNT/PEO超级电容器电极的性能研究

    梁军生;宿世界;方旭;王大志;徐双超;

    采用静电纺丝制备高性能、薄膜纤维结构电极的超级电容器。制备了均匀对称的三明治式固态超级电容器,其电极为静电纺丝制备的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聚氧化乙烯薄膜结构,电解质为聚乙烯醇和硫酸。研究了静电纺丝参数对纤维直径的影响,通过改变纺丝距离和溶液流量可以获得微孔薄膜纤维电极。当纺丝距离从80 mm提高到140 mm,纤维的平均直径从3.22μm降低到1.40μm,相对应电极的比电容从70 F/g上升到95 F/g。用这种纤维结构电极制备的超级电容器表现出很好的循环稳定性,用平均纤维直径1.40μm的电极制作的超级电容器在1 000次充放电之后比电容仍能保持90%。

    2016年09期 v.35;No.295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8 ]
  • 基于聚酯纤维制备纤维状柔性超级电容器

    黄三庆;林文阵;陈佩珊;吕思伟;陈光达;陈文兴;

    将碳纳米管(CNT)和聚吡咯纳米线(NPPy)通过超声附着到纺织纤维——聚酯纤维上,制备了CNT/NPPy/聚酯纤维复合柔性电极和全固态纤维状柔性超级电容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复合电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了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纤维状柔性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其表面积比容量为6.34×10–3 F/cm~2,长度比电容为0.36×10–3F/cm(充放电电流密度:1.7×10–6A/cm~2)。且其循环800圈后,电容只下降33%,当弯曲500次后,该超级电容器的电容量保持率为76%,显示出了良好的柔性和弯曲稳定性。该柔性纤维状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成本低廉,所制备的柔性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可纺织到衣服面料或其他纺织品中,在便携式和可穿戴电子产品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2016年09期 v.35;No.295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6 ]
  • 恒负载放电测量超级电容器静电容量的方法

    冯建;许峰;李莉;秦怡;史小涛;

    介绍了一种基于恒负载放电的超级电容静电容量测量方法,在对应的电压区间内,分别利用瞬时容量和等效容量表示超级电容静电容量。在恒负载放电回路中利用四端分流器对超级电容放电状态进行采样测量,利用经典电路模型从复频域分析推导出电容容量与分流器电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短时间间隔的任意两时刻电压可计算出超级电容瞬时容量,对瞬时容量在某一电压区间进行积分可得到超级电容等效容量。应用时域仿真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静电容量分别设定为常数、电容端电压的线性函数及二次函数时,测量误差均低于0.5%。对几款常见规格的超级电容器进行了实测实验,电容器瞬时容量与端电压近似线性关系。

    2016年09期 v.35;No.295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5 ]

发展动态

  • 可调滤波器的应用和发展

    周水杉;章莉;

    介绍了可调滤波器的应用背景和国内外研制现状,重点介绍了VHF/UHF通信用LC可调滤波器的设计,给出了增强二次谐波抑制的跳频滤波器的设计和验证。

    2016年09期 v.35;No.295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5 ]

理事论坛

  • 超级电容器论文 王者归来会有时

    曾革;

    <正>一个揪心的现实,在超级电容器领域演绎着重复着,那就是大量的优秀论文"漂洋过海",墙内开花墙外香。截止2016年8月30日,知网主题词为"超级电容"的文章共有2638篇,跨越年度为1997~2016近20年。反观海外发表的论文,可参考近期一篇超级电容器领域的中文力作,这是由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超级电容研究所团队所撰写的文章《超级电容器百篇论文点评》,该文将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上线的超级电容器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以"supercapacito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共有830篇文

    2016年09期 v.35;No.295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行协简报

  • 晶体学报平台 欢迎大家投稿 《人工晶体学报》征稿

    <正>《人工晶体学报》创刊于1972年,月刊,是由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人工晶体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是我国专门刊登人工晶体材料这一高新技术研究领域成果的学术性刊物。《人工晶体学报》以论文和简报形式报道我国在晶体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电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纳米材料、薄膜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超硬材料和高技术陶瓷等在理论研究、生长技术、性能、品质鉴定、原料制备以及应用技术和加工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同时介绍国内外晶体材料的发展动态与学术交流活动及会议信息。

    2016年09期 v.35;No.295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