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旭辉;虞跨海;徐红玉;梁斌;康兴国;
基于弹性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对冲击载荷作用下多层陶瓷电容力学响应开展了理论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自身结构特点,冲击载荷下电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基板变形对电容失效影响较大,分析了各工况下电容内部易失效位置及失效机理,其主要破坏特征为焊锡开裂造成脱焊。
2016年06期 v.35;No.292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6 ] - 王安安;杨治安;艾亮;贾明;陶艳军;
以适合小型化、集约型发展的贴片式铝电解电容器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工作电解液成分,获得了电导率高、闪火电压高、高温稳定性好等性能良好的工作电解液;并针对贴片式铝电解电容器结构及安装过程中的特殊性,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研制出的贴片式中高压铝电解电容器工作电压达450 V,寿命达10 000 h(105℃)。
2016年06期 v.35;No.292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8 ] - 魏颖;张学磊;张鑫源;陈涛;张庆国;
采用两步法合成功能化离子液体1-甲基-3-丁基咪唑三氟乙酸盐离子液体([Bmim][CF_3CO_2]),并将其与有机电解质四氟硼酸螺环季铵盐([(C_4H_8)_2N][BF_4])组成不同浓度配比的新型混合电解液。采用活性炭为电极,组装成超级电容器,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混合电解液的浓度为2.06 mol/L时的性能最优,这种新型的混合电解液25℃时电导率为3.99×10~(–3) S/cm,电化学窗口可达2.7 V,内阻0.96?,经过1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可保留98%的初始比电容,说明该混合电解液具有突出的电化学性能和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
2016年06期 v.35;No.292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8 ] - 王振中;林培豪;潘顺康;乔自强;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和高能球磨工艺制备了MnAl基合金粉体,使用SEM、XRD和网络矢量分析仪研究Si、Cu、Ti元素添加对MnAl合金粉体组织结构和微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u、Ti不改变Al_8Mn_5合金粉体的相组成,均为Al_8Mn_5单相粉体,加入Si的Al_8Mn_5合金粉体相组成除有Al_8Mn_5相外,还有少量的Si和MnSi相。加入Si、Cu、Ti均可使Al_8Mn_5粉体开始出现反射损耗峰的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当涂层厚度为2.0 mm时,(Al_8Mn_5)_(0.96)Cu_(0.04)合金粉体的反射率最小值达到约–29.9 dB,并具有很好的频宽效果。
2016年06期 v.35;No.292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7 ] - 吴捷;门传玲;
使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IGZO-TFT,研究有源层厚度对其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阈值电压和开关比会随着有源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器件的亚阈值摆幅和饱和迁移率则会随有源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此外,还研究了有源层厚度对器件偏压稳定性的影响。有源层厚度越大的器件,其阈值电压漂移也会越大。这主要与半导体层中所增加的缺陷态密度有关。
2016年06期 v.35;No.292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2 ] - 郑林辉;朱俊;刘小辉;房丽彬;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Pt/Ti/SiO_2/Si衬底上制备LiNbO_3型ZnSnO_3薄膜。通过改变生长过程中的氧气压、生长温度等实验条件,研究制备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薄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Pt/Ti/SiO_2/Si衬底上制备ZnSnO_3薄膜优化条件是氧气压30 Pa、沉积温度600℃,并使用ZnO作为缓冲层。优化条件下制备的ZnSnO_3薄膜有良好的(006)取向,与ZnSnO_3单晶衍射峰位置一致。
2016年06期 v.35;No.292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5 ] - 刘昉;李涛英;
以硝酸镍为镍源、尿素为沉淀剂、淀粉为结构导向剂,将三者一同混合后通过水热反应及煅烧过程制备了具有多层空心结构的氧化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镍粉体由微米级球形颗粒构成,球体表面平整,内部为空心结构且还有一空心小球。同时,还提出了形成该特殊结构的可能机理,即水热过程形成具有由内向外为"碳—镍—碳—镍"多层结构的前驱体,再经煅烧脱碳后得到具有壳—核结构的氧化镍空心球。
2016年06期 v.35;No.29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7 ] - 蔡克迪;赵雪;郎笑石;张庆国;何铁石;
将LiPF_6溶入EC/EMC/DMC作为锂氧电池电解质主体,并分别加入[Emim]BF_4和[DEME]TFSI离子液体制成复合电解质材料,组装成锂氧电池。通过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等方式研究复合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PF_6溶入EC/EMC/DMC-[Emim]BF_4体系复合电解质表现出较优的电化学性能,在0.025×10~(–3)A·cm~(–2)电流密度下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 672×10~(–3)Ah·g~(–1),能量密度达6.468×10~(–3) Wh·cm~(–2)。
2016年06期 v.35;No.292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9 ] - 田紫阳;夏志东;聂金凯;宋子博;
导电橡胶硫化工艺会影响其性能。为了进一步优化导电橡胶的性能,系统研究了后段无压力约束硫化工艺对导电橡胶导电性能、交联密度、电磁屏蔽效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段无压力约束硫化工艺可明显增加导电橡胶交联密度,从而减缓硅橡胶基体的老化,由此提高其导电和电磁屏蔽的稳定性,使其电磁屏蔽效能在750 kHz~3 GHz频段内较长时间保持在100 dB以上;尽管该工艺会使导电橡胶的硬度明显增加,柔性降低,但其仍可满足使用要求。
2016年06期 v.35;No.292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李晓东;吴金蓉;贾莎莎;
以酒石酸银为原料、1,2丙二胺为络合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无颗粒银基导电墨水,将该墨水棒涂于玻璃、PET、PI和相纸基板,在加热板上130℃固化5 min获得银膜,通过XRD、FTIR、TG-DSC、FE-SEM和四探针测电阻率方法对合成的酒石酸银粉体、导电墨水和银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导电墨水的分解温度远低于银前驱体的分解温度;在不同基板上的银薄膜表现出不同的形貌和颗粒尺寸,其中相纸基板上的电阻率最低为6.7×10~(–6)?·cm。喷墨打印银线条于PI基板,130℃固化5 min后,银线条宽度约100μm,表面平整光滑且微观组织致密,在柔性印刷方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6年06期 v.35;No.292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3 ] - 冯彬;李静强;胡志富;李亮;
对微波功率LDMOS器件进行测试,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模型,通过小信号参数提取,建立LDMOS的小信号模型,对多偏置下本征电容的提取,建立LDMOS本征电容的非线性模型,加入LDMOS的直流IV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微波功率LDMOS的大信号模型,经过此模型的LoadPull仿真及芯片测试对比,表明了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LDMOS的微波特性。采用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功率管放大器,通过最终测试与仿真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
2016年06期 v.35;No.292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1 ] - 刘美锐;
针对射频前端宽频段、通用化、可重构等发展趋势,结合零中频架构所具有的易集成、小尺寸、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提出了一种宽频段的直接上变频激励器设计方案。该方案选用滤波器芯片ADRF6510作为可重构低通滤波器,对数模转换器(D/A)产生的模拟基带信号进行可调滤波及放大;以正交调制器HMC696作为上变频器,将基带信号直接上变频为射频信号;而锁相环芯片PLL HMC832则为上变频器提供本振信号。测试结果表明,该直接上变频激励器的性能良好,在30~2 700 MHz范围内,其矢量误差幅度EVM值小于4.5%;相位噪声在偏移10 MHz处优于–157.5 dBc/Hz,可灵活应用于多个频段。
2016年06期 v.35;No.292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宋杰;于映;王寅豪;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WLAN的宽频微带天线,通过开槽技术及引入共面寄生贴片实现天线的三谐振,并在寄生贴片上加载短路销钉减小天线尺寸。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13.0对天线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的频带宽度为普通矩形微带天线的3到4倍,并且具有适中的增益。寄生贴片上加载短路销钉后,其面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2016年06期 v.35;No.292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6 ] - 刘毅;戴永胜;
选择用半集总结构搭建两个带通滤波器,通过引入电感电容的方式构建简单的匹配网络,将两个带通滤波器组合成一个双频滤波器。在ADS软件上对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仿真,再用仿真软件HFSS搭建三维电感、电容模型,提取有效元件值进行拟合优化,最终达成预定技术指标。本款LTCC双频滤波器第一通带为380~560 MHz,第二通带为1 400~1 800 MHz,产品尺寸为3.2 mm×6.5 mm×2.3 mm。
2016年06期 v.35;No.292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8 ] - 吴欢;陈建荣;贾文强;张晓阳;
将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与基片集成波导圆腔(SICC)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个Ka波段的四阶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在28.25~30.25 GHz的通带内,插入损耗小于1.3 dB,回波损耗大于31 dB,LTCC多层基板布线的特性使得SICC谐振腔滤波器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立体,在保持滤波器高性能的同时大大缩小了尺寸,并且谐振模TM_(010)模的选用以及共面波导探针形式的输入输出,进一步减小了滤波器的体积,最终尺寸仅为3.5 mm×3.5mm×1.152 mm,与传统同类型的平面滤波器相比较,所占基板面积减小了50%以上。
2016年06期 v.35;No.292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