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 名:
电子元件与材料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主 办
国营第715厂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刊 期:月刊
出版地: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刊 号:

ISSN 1001-2028
CN 51-1241/TN
邮发代号:62—36
本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化学文摘(美)
SA科学文摘(英)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EBSCO学术数据库(美)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20)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研究与试制

  • 微量La取代对(Ba_(0.9)Ca_(0.1))(Ti_(0.8)Zr_(0.2))O_3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李安琪;王域;杨柳;杨平;王瑞林;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Ba_(0.9)Ca_(0.1))_(1–x)La_x(Ti_(0.8)Zr_(0.2))O_3(0≤x≤0.005)系列无铅陶瓷,并研究了微量La取代对锆钛酸钡钙陶瓷微观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La~(3+)进入锆钛酸钡钙晶格中形成均一的固溶体,并能有效抑制陶瓷颗粒的增长。介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随着La~(3+)含量的增加,居里温度降低,室温介电常数先增大后减小,介电损耗则相反的趋势,取代后的样品介电频率稳定性增强。样品(Ba_(0.9)Ca_(0.1))_(0.997)La_(0.003)(Ti_(0.8)Zr_(0.2))O_3的综合介电性能最佳,在频率为1 k Hz时,室温介电常数可达18 592,而相应的介电损耗仅为0.013,居里温度为281 K。

    2016年04期 v.35;No.29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
  • 单层陶瓷介质基片烧结技术研究

    李少奎;黄俭帮;李水艳;曹志学;

    单层片式瓷介电容器产业化对制备该系列产品所需的陶瓷介质基片提出了很高的质量要求,要求陶瓷介质基片(长度×宽度×厚度=(25~50)mm×(25~50)mm×(0.1~0.3)mm)厚度均匀(五点测试,偏差≤0.01 mm)、表面平整(翘曲度≤0.05 mm/25 mm)、表面光洁、无凹坑和无杂质等缺陷。通过采用"垫片负重"、"生坯垒烧"和"生坯垒烧+垫片负重"烧结方式进行陶瓷介质基片的烧结试验,然后对不同烧结方式制备的介质基片表面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生片垒烧+垫片负重"烧结方式制备出尺寸为40 mm×40 mm×0.25 mm的介质基片,其厚度均匀(最大偏差为0.003 mm)、表面平整(翘曲度≤0.05 mm/25 mm),陶瓷介质基片满足单层片式瓷介电容器后续工序对其表面质量的要求。

    2016年04期 v.35;No.29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铁掺杂TiO_2纳米粉体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张一兵;李素云;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铁掺杂的TiO_2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交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以甲基红模拟废水的降解率考察自制的铁掺杂TiO_2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XRD结果说明,产物为锐钛型TiO_2,在其三种晶型中光催化性能最好;FT-IR结果表明:所制的TiO_2结构中存在大量的—OH,预计它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显示:铁掺杂显著提高纳米TiO_2光催化活性,当Fe的掺杂量为摩尔分数1.4%时,其光催化活性最好,与纯TiO_2相比,光照2 h后甲基红的光催化降解率提高了33.66%;在最佳条件下(甲基红初始浓度为2 mg/L、p H值为6、掺Fe~(3+)量为摩尔分数1.4%、催化剂用量为0.8 g/L,可见光源为95 W白炽灯、光照为2 h),它对甲基红的降解率达到76.38%。

    2016年04期 v.35;No.29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 ]
  • ATO粉体的水基溶胶-凝胶法合成工艺研究

    沈淑康;杨芳儿;郑晓华;张玲洁;史玉龙;

    采用水基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仪(ED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谱(XPS)对粉体进行了表征,探讨了ATO溶胶的制备工艺以及锡锑摩尔比(n_(Sn)/n_(Sb))对溶胶粒度和烧结粉体的形貌与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合成的较优条件为溶胶浓度=0.1 mol/L,水浴温度=50℃,p H=7,n_(Sn)/n_(Sb)=90/10。锡锑摩尔比对粉体的物相结构无影响。ATO粉体在n_(Sn)/n_(Sb)低于95/5时出现球形及棒状形态,其中Sn元素与Sb元素分别以Sn~(4+)、Sb~(5+)和Sb~(3+)的形式固溶于粉体中。

    2016年04期 v.35;No.290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1 ]
  • 不同氧化物掺杂对Bi_2O_3-SiO_2-B_2O_3-ZnO玻璃性能的影响

    石康;叶凡;刘心宇;陈国华;

    采用高温熔融和水淬的工艺制备以Bi_2O_3-SiO_2-B_2O_3-ZnO为基体,添加金属氧化物(Al_2O_3、BaO、ZrO_2、Sb_2O_3)为辅助原料的无铅玻璃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热分析仪、热膨胀仪和块体失重法研究了金属氧化物对玻璃的网络结构、特征温度(t_g、t_f、t_s)、热膨胀系数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体系添加金属氧化物之后玻璃的封接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加入BaO和ZrO_2,能较大提升玻璃的转变温度、软化温度、析晶温度以及热膨胀系数。加入Sb_2O_3,降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效果最好。加入ZrO_2,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最好。

    2016年04期 v.35;No.290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4 ]
  • 电沉积法制备PANI/MnO_2/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刘亭亭;

    采用简便的脉冲电沉积方法一步合成了呈现层-层分布的三维立体结构的PANI/MnO_2/石墨烯三元复合材料,利用XRD和FT-IR等研究了复合物的结构和组成,SEM和TEM表征了复合物的形貌。同时,通过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该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0.5 A·g~(–1)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可达1 120 F·g~(–1),且1 000次循环的稳定性高达99%。出色的超电容性能主要源于石墨烯作为基体,其上均匀分布棒状结构的PANI,MnO_2纳米粒子均匀分布于PANI纳米棒上,形成了一种分级的特殊结构。

    2016年04期 v.35;No.290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3 ]
  • Cu_2O氧气流量对ZnO-Cu_2O薄膜异质结特性的影响

    吕佩伟;翁卫祥;施洋;马靖;

    利用磁控溅射法在BK-7玻璃基片上制备了ZnO-Cu_2O薄膜异质结。利用X射线衍射、分光光度计和范德堡方法分析了不同氧气流量对Cu_2O单层薄膜的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氧气流量制备的Cu_2O对ZnO-Cu_2O异质结I-V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nO-Cu_2O薄膜异质结样品的I-V曲线具有二极管的整流特性,样品的正向阈值电压随着Cu_2O氧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较大正向电流的样品(氧气流量为10.6 sccm)具有较小的串联电阻和泄露电阻,以及较大的载流子浓度。

    2016年04期 v.35;No.29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BST铁电薄膜高频特性的仿真分析研究

    陈明明;张丛春;谢意达;丁桂甫;赵小林;高杨;

    通过微波软件建模和理论分析方法来分析BST铁电薄膜材料在微波集成电路中的应用,旨在指导器件设计。借助microwave office和Ansoft HFSS&Q3D两个商业软件,构造微带传输线,共面波导传输线,微带低通滤波器和信号串扰等模型,并分析了加入钛酸锶钡(简称BST)薄膜前后各种模型的散射参数(S参数)和群延时。随后,在SiO_2和BST间加入过渡层(LNO,MgO),模拟分析微波元件参数的变化。同时还仿真分析了不同硅衬底厚度和不同BST薄膜厚度情况下的能量延时和S参数。结果表明,由于BST铁电薄膜的高介电常数特性,使得这层薄膜附近的信号线上会产生强烈的信号串扰。最后以共面波导传输线为示例,利用表面微细加工技术制备了共面波导传输线,并利用网络分析仪测试其传输性能,实际测试结果与仿真趋势一致。

    2016年04期 v.35;No.290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6 ]
  • 负偏压对磁控溅射Mg_2Si薄膜的影响

    梁枫;廖杨芳;肖清泉;谢泉;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加负偏压方法和退火工艺制备了Mg_2Si半导体薄膜,研究了不同负偏压对Mg膜的沉积速率、Mg_2Si薄膜结构以及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偏压的增大,因压实膜层和二次溅射效应,Mg膜的沉积速率越来越小;在未加负偏压时,Mg_2Si薄膜的衍射峰最强、样品表面平整致密,当衬底加上负偏压后,Mg_2Si衍射峰都有所减弱,样品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当负偏压达到–150 V时,表面已呈现明显的熔融状态,表明负偏压对Mg_2Si薄膜的晶体结构没有有益影响。Mg_2Si薄膜的电阻率随着所加负偏压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并在–90 V时达到最小值。

    2016年04期 v.35;No.29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7 ]
  • 空气环境中湿度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微观形貌与光电效率的影响

    刘超;陈翌庆;王飞;马其林;

    有机无机卤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吸收层对外界的湿度非常敏感,所以目前绝大多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封装都是在手套箱中完成的。从便于工业规模化角度,在全空气环境下,采用气相辅助溶液法制备了平板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了外界湿度与钙钛矿膜形貌、电池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在全空气环境中,湿度从70%下降为20%时,电池的转换效率从0.95%增加到5.81%。分析认为湿度的降低,增加了钙钛矿膜的覆盖率以及减少膜的缺陷,改善了电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等性能参数。

    2016年04期 v.35;No.29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6 ]
  • 硫化钴镍的制备及其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的性能研究

    陈琳琳;汪佳丽;郑琳杰;鲍潮;孙小华;

    不同温度下通过两步水热法在氟掺杂氧化锡导电玻璃上制备了钴镍双金属硫化物对电极。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测试(CV)、电化学阻抗谱分析(EIS)以及光电流密度-电压特性曲线(J-V)分别研究了其物相、表面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化学状态、表面形貌、电催化活性和光电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硫化物为直立片状的NiCo_2S_4,90℃制备的对电极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其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达到了与Pt电极电池效率(6.02%)相比拟的值(5.74%)。而120℃制备的对电极虽然具有更大比表面积,但其膜太厚,显著增加了电解质的能斯特扩散电阻,导致其电池效率偏低。

    2016年04期 v.35;No.290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1 ]
  • SnO_2纳米线基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学性能研究

    拜颖乾;毛红梅;郭军;李伟;

    基于气-液-固生长机理和原位掺杂技术,成功制备了2%(质量分数)Sb掺杂SnO_2纳米线,所制器件可以在低压环境下工作且不受栅漏电的影响;将该纳米线作为场效应晶体管的沟道,分析了不同比例的Sb掺杂对晶体管电学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Sb质量分数由0.5%增加到2.5%时,随着Sb掺杂量的增大,晶体管的稳定性增强,但栅电压的调控能力减弱,晶体管功耗增大且对空穴和电子的迁移能力减弱。

    2016年04期 v.35;No.29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 ]
  • 单负材料异质结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研究

    杨飞;冯团辉;

    利用在共面波导传输线上加载电容电感实现了单负材料,对由电单负材料和磁单负材料组成的异质结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电磁波能够在由两种单负材料组成的异质结中发生隧穿,利用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单负材料异质结则可以实现具有亚波长特性的谐振腔,并且加载电容电感周期性的破坏对异质结中电磁波隧穿现象的发生及隧穿频率没有影响。

    2016年04期 v.35;No.290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7 ]
  • UHF波段宽带集总Wilkinson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李博文;戴永胜;

    提出了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UHF波段宽带集总Wilkinson功率分配器。该功分器由LC结构组合而成,根据奇偶模阻抗理论,这样的结构可实现更高的隔离度。采用了螺旋电感结构来实现功分器的小型化。通过ADS电路仿真以及HFSS三维建模设计,功分器的加工测试结果与电磁仿真结果相匹配。功分器的中心频率为1.05 GHz,带宽为300 MHz,两输出端口插入损耗均优于3.26 d B,隔离度优于28 d B(1.08 GHz<f<1.14 GHz),回波损耗优于20 d B,尺寸仅为3.10 mm×1.55 mm×0.89 mm。

    2016年04期 v.35;No.29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7 ]
  • 一种低压高线性度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

    何小莲;宋树祥;

    基于TSMC 180 nm工艺库,设计了一款低电压高线性度的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CDTA,在电路的设计中采用了具有自适应尾电流源偏置结构来提高其线性度。利用Cadence和Spectre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结果显示,在系统典型应用环境下,当Z端的电压在–1.4~+1.3 V变化时,X端的电流变化范围达到–100~+100μA;I_Z/I_P,I_Z/I_N的–3 d B带宽分别为230.5 MHz和236.4 MHz;Z端和X端阻抗分别为8 M?和2.3 M?。该CDTA具有低输入阻抗和高输出阻抗、低电压、高线性度的良好性能,已用于增益可调的有源滤波器设计。

    2016年04期 v.35;No.290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9 ]
  • 毫米波微带天线阵列设计

    于慧娟;

    设计了一个圆口径串并联混合馈电的毫米波微带天线阵列。该天线采用矩形微带工字型缝隙贴片耦合馈电的方法展宽带宽。为了有效利用天线口径面积,减小网络复杂度,选取串联微带天线阵列形式。同时为了展宽带宽,根据设计的圆形口径阵列,将部分子阵采用串并联混合馈电的形式,得到带宽为5%的毫米波微带天线阵列。仿真表明,该天线在工作频带内增益大于30.6 d Bi,波束宽度为4.0°×3.5°,副瓣电平低于–13 d B。该天线阵面与网络配合,可以实现多波束或相控阵的功能。

    2016年04期 v.35;No.29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4 ]
  • 一种无源同步开关压电能量收集电路研究

    朱莉娅;郑梅;陈仁文;

    在压电能量收集接口电路中,并联开关同步电感电路在开关断开后电感上所剩余磁能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并联同步开关电感电路,以倍压整流电路取代并联同步开关电感电路中的全桥整流电路,一方面减少整流电路耗能,另一方面在开关过程中构建新的振荡回路,将电感上存储磁能转化成电能传递至负载。再利用无源峰值检测开关电路,降低开关控制电路耗能。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输出功率为传统并联同步开关电感电路输出功率的130%、为经典电路输出功率的9.6倍。同时,该电路中开关电路耗能仅占所采集能量的12%,可以实现能量自给。

    2016年04期 v.35;No.290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87 ]
  • 基于热模型的PCB内部散热设计的研究

    郝毫保;管祥生;陈洁坤;潘中良;

    印制电路板(PCB)在自然状态下散热的途径主要为板的厚度方向和板平面。基于热原理,提出一种PCB埋铜翅片的散热方式。通过分析PCB的导热系数及PCB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热阻,建立一种合理的散热分析模型。研究了散热翅片的宽度和长度对温度的影响。通过热分析软件ICEPAK对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PCB埋铜翅片可有效降低器件的温度。

    2016年04期 v.35;No.290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76 ]

编读通信

编读通信_本刊信息

  • 本刊会员表

    <正>网络数字化日益普及,并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具有快捷、携带方便、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本刊应读者要求,特在2016年继续推出加入《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读者会员服务,会员将享受期刊12期全电子文档。加入《电子元件与材料》的读者会员,会员费全年为200元/年,本刊将2016年全年12期的论文电子文档,以PDF格式,在出刊后发至会员的电子邮箱。并将本刊的最新资料、最新活动第一时间通知会员,

    2016年04期 v.35;No.290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可靠性

  • 基于细观损伤模型的SnAgCu材料特性研究

    胡楠;梁利华;张元祥;张继成;许杨剑;

    基于细观损伤力学本构模型思想,考虑微孔洞演化效应,对微电子封装中的Sn3.0Ag0.5Cu材料特性和焊点服役时的损伤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基于实验数据研究并结合拟合方法确定了Gurson-Tvergaard-Needleman(GTN)本构模型参数,并通过恒应变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响应的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2016年04期 v.35;No.29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磁场对Sn-0.3Ag-0.7Cu焊点显微组织及性能影响研究

    马立民;田雨;左勇;郭福;

    以Sn-0.3Ag-0.7Cu(SAC0307)低银无铅钎料焊点为研究对象,在焊点凝固过程中施加2.3T匀强磁场,通过观察低银无铅焊点显微组织变化,揭示磁场对焊点凝固及固态扩散行为影响;利用Fe、Ni增强元素对比得出SAC0307在不同环境下的凝固和固态扩散行为。将焊点置于电流密度为3×10~3 A/cm~3的磁电耦合环境下,观察了磁电耦合条件下焊点的显微组织演变过程,并总结了磁场对焊点电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磁场条件下,焊点界面处IMC形态由扇贝状向针状转变;IMC倾向于向钎料内部快速生长;Fe、Ni的加入进一步促进IMC生长。

    2016年04期 v.35;No.290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7 ]
  • 模塑封器件模塑化合物与铜的界面裂纹扩展

    张维海;蔡苗;杨道国;

    针对环氧模塑化合物(EMC)与铜的界面沿特定路径的准静态界面裂纹扩展问题,利用ANSYS建模仿真了单个位移及循环位移载荷条件下界面裂纹扩展;以界面裂纹扩展的J积分为分析目标,分别在铜材料为线弹性和弹塑性的两种工况下,分析了循环位移载荷对界面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弹性条件下,循环载荷卸载过程裂纹尖端张开角为0,界面闭合;弹塑性条件下,卸载过程裂纹张开角不为0,界面不闭合,且屈服应力越小,两种材料的界面间隙越大,J积分数值越小。

    2016年04期 v.35;No.290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9 ]

编读通信_会议信息

  • 第十四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

    <正>(STC2016)会议介绍[STC学术会议介绍]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Sensors and Transducers Conference of China,以下简称"STC学术会议")是由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技术领域内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国家重点研究单位联合主办的大型专业会议,两年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STC学术会议的历次成功举办,不但全面展示了

    2016年04期 v.35;No.290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