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 名:
电子元件与材料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主 办
国营第715厂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刊 期:月刊
出版地: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刊 号:

ISSN 1001-2028
CN 51-1241/TN
邮发代号:62—36
本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化学文摘(美)
SA科学文摘(英)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EBSCO学术数据库(美)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20)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专家论坛

  • 钛酸钡基介电调谐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进展

    樊慧庆;王燕;贺立龙;

    结合当前国内外介电调谐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考虑各性能指标协调问题,从材料的配比、制备的工艺、性能的测试等因素着手,来获得性能优良的移相器用介电调谐材料。对钛酸钡(BaTiO3)基材料可通过取代、复合及流延工艺等改性技术,综合提高其性能,满足实际相控阵雷达应用需求。

    2014年09期 v.33;No.27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8 ]

综述

  • 非水系锂空气电池的研究进展

    卢云;杨春;元杰;宫岩坤;胡永达;

    综述了近年来非水系锂空气电池的电解液、空气电极和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非水系锂空气电池电解液的分解和空气电极的结构设计,总结了多孔碳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金属催化剂在空气电极上的电催化作用以及非水系锂空气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4年09期 v.33;No.271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0 ]
  • 石墨烯基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滕牧;

    石墨烯具有高电导率、超大比表面积、高化学稳定性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这些特性使其成为应用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的理想材料。从专利统计分析的角度,综述了目前石墨烯基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应用的情况,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2014年09期 v.33;No.271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46 ]

研究与试制

  • PMS对PBSZT压电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黄小琴;刘其斌;张诚;

    采用传统固相合成法制备了Pb(Mn1/3Sb2/3)O3掺杂的(1–x)(Pb0.92Ba0.02Sr0.06)(Zr0.52Ti0.48)O3-xPb(Mn1/3Sb2/3)O3[xPMS-(1–x)PBSZT]压电陶瓷。通过XRD、SEM和准静态d33仪等手段探讨了PMS掺杂量对xPMS-(1–x)PBSZT陶瓷样品的相结构、显微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PMS掺杂有助于降低陶瓷样品的烧结温度,x=0.01的样品在1 230℃烧结具有最大体积密度7.83 g/cm3。当x=0.02时,其具有最佳综合电性能,主要参数为:d33=349pC/N,kp=0.592,εr=1 587,tanδ=0.46%。

    2014年09期 v.33;No.271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Cu_2O微晶的晶面可控制备及表征

    李安丽;李朋伟;

    以氯化铜和NaOH为原料,葡萄糖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液相还原可控制备出Cu2O微晶。利用SEM、XRD等表征手段对其形貌及物相进行分析,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PVP加入量对Cu2O微晶形貌结构的影响机理。得出80℃为最佳反应温度,3 h为最佳反应时间,且随着PVP与铜盐的摩尔比增加,{111}晶面与{100}晶面面积比逐步增大,Cu2O微晶的形貌也呈现出立方体、削角立方体到削角八面体的演化规律。

    2014年09期 v.33;No.27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0 ]
  • Pb~(2+)掺杂对Ce:YAG微晶玻璃光谱性能的影响

    沈海超;张金朝;宋鹂;

    采用高温固相熔融法制备了Ce4+,Pb2+掺杂的Ce,Pb:YAG微晶玻璃。通过XRD、SEM和荧光光谱测试表征了微晶玻璃的晶相、微观形貌及光谱性能,研究了Pb2+掺杂对Ce:YAG微晶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2+的掺杂并未影响Ce:YAG的结构,且明显提高了微晶玻璃的发光强度。当PbO掺杂量为质量分数0.5%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且此时微晶玻璃晶粒间的分散性好于未掺杂PbO的微晶玻璃样品。

    2014年09期 v.33;No.271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9 ]
  • 纤维素对光伏电池电极铝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张宏;沈剑;

    研究了太阳能电池铝电极浆料中乙基纤维素(EC)的相对分子质量对浆料流变特性的影响,对比了含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EC的铝浆的丝网印刷效果。结果表明,随着EC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一方面,浆料的触变性大幅度提高,高剪切速率下的黏度下降,有利于丝网印刷时浆料通过网孔;另一方面,印刷线条高宽比逐渐提高,线条断面形状趋于矩形。由此可见含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EC的铝浆的流变性能更满足太阳能电池电极的高精度印刷要求,有利于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提高。

    2014年09期 v.33;No.271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2 ]
  • 纳米银粉在低温银浆中的烧结工艺研究

    刘文平;秦海青;林峰;雷晓旭;张振军;

    为了在柔性基材上获得导电性良好的导电线路,以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凝聚法制备了纳米银粉,并以其作为导电功能相制备了低温银浆,对其烧结工艺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的银粉为一种球形度高、结晶性良好、不同大小纳米颗粒复合的粉体,以其制备的银浆在250~300℃烧结即可形成导电性膜层,且烧结温度越高,所得膜层方阻越低。但烧结温度较高时,需缩短烧结时间,以避免膜层剧烈收缩产生的裂纹降低膜层的导电性。所制银浆经300℃烧结30 min所得膜层的导电性最好,方阻可低至8.8 m?/□。

    2014年09期 v.33;No.271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7 ]
  • 硝酸介质对铝箔直流脉冲电蚀电流密度的影响

    刘丹露;徐丹;肖仁贵;王建中;邹腾;

    通过在硫酸-盐酸混合电解质中加入硝酸,研究了在直流脉冲电蚀铝箔的过程中,硝酸介质对电蚀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和盐酸电解质体系中,直流脉冲的峰值电流密度需大于0.8 A·cm–2才能在铝箔表面生成隧道孔,但在加入0.2~0.3 mol/L硝酸后可将生成隧道孔所需的电流密度降至0.3 A·cm–2。在3 mol/L硫酸及1 mol/L盐酸的混合溶液实验条件下,电解质中适宜的硝酸浓度为0.2 mol/L。

    2014年09期 v.33;No.27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8 ]
  • SnO_2厚膜与基板附着强度及气敏性能研究

    殷锡涛;郭兴敏;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nO2纳米粉末,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以氧化铝陶瓷为基板的SnO2厚膜。分别采用SEM、XRD及电化学工作站表征了SnO2的结构与形貌并测试了其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nO2平均颗粒粒径约为60 nm,为四方相结构。与SnO2直接附着在氧化铝基板的厚膜(样品A)相比,以玻璃粉作为SnO2和氧化铝基板粘结剂的厚膜(样品B)附着强度更高,解决了SnO2与氧化铝基板附着强度差的问题;以玻璃粉为粘结剂制备的厚膜对H2具有稳定的气敏性能。

    2014年09期 v.33;No.27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6 ]
  • 二氧化锡对H_2响应值与气体浓度关系的定量研究

    殷锡涛;郭兴敏;

    为了得出不同焙烧温度、工作温度及Pt负载条件下SnO2材料对H2的响应值与H2浓度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nO2纳米粉末,用丝网印刷制备以氧化铝陶瓷为基板的SnO2厚膜。分别用SEM、XRD及电化学工作站表征了SnO2的结构与形貌并测试了其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纯SnO2平均颗粒粒径约为60 nm,为四方相结构。焙烧温度越高,材料对H2的响应值越低,当焙烧温度为600~800℃时n值(响应值的对数与气体浓度的对数作图的斜率)不变;工作温度在200~400℃时,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n值降低;Pt负载SnO2与纯SnO2相比,Pt负载SnO2对H2的响应-恢复时间缩短,响应值提高,n值无明显变化。

    2014年09期 v.33;No.271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T型薄膜热电偶灵敏度与薄膜电阻率的关系

    杨丽红;陈皓帆;王景良;

    在优化薄膜制备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Cu、CuNi薄膜的电阻率与T型薄膜热电偶(TFTC)灵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设计正交试验,以Cu、CuNi薄膜电阻率为考察指标,得到了影响电阻率的主次因素以及各工艺参数对薄膜电阻率的影响规律。然后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工艺参数条件,制备出了薄膜电阻率不同的3个T型薄膜热电偶,并对其灵敏度进行了实验标定。标定结果表明:T型薄膜热电偶的薄膜电阻率越小,其灵敏度越大。

    2014年09期 v.33;No.271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9 ]
  • 微气体传感器微热板电极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刘丽丽;王连元;郭欣;刘震;刘丽;

    设计了一种微气体传感器微热板的电极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工具ANSYS对该微热板的温度场和磁场分布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研究了微热板加热电极的宽度和间距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并对测量电极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微热板加热电极的宽度和间距分别为20μm和10μm且测量电极为无叉指结构时,微热板中心区域能获得高且均匀的温度分布,并且磁场强度最小且分布均匀,这种电极结构有助于消除磁场对测量信号的干扰,提高传感器的整体性能。

    2014年09期 v.33;No.27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7 ]
  • 一种新型亚波长光栅结构透射增强特性及机理研究

    常海星;李民权;张赛;丁友;

    通过引入谐振腔,设计了一种具有较强透射特性的亚波长金属光栅。引入有耗Drude色散媒质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研究金属光栅的透射增强特性并分析了光栅几何参数对透射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内壁刻有谐振腔的三层光栅比单层光栅具有更好的滤波效果,其透射光谱峰值可达84%,为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并利用波导Fabry-Perot(F-P)腔谐振效应分析了透射峰的漂移现象。

    2014年09期 v.33;No.27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一种带曲率补偿的低功耗带隙基准源设计

    张龙;冯全源;王丹;

    基于UMC 0.25μm BCD工艺,设计了一种带二阶曲率补偿的低温漂带隙基准电压源。采用放大器钳位的传统实现方式,将一个与热力学温度的平方成正比的电流叠加到基准的核心部分,达到二阶曲率补偿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4.5 V供电电压下,–40~+150℃内,基准电压的波动范围为1.213 4~1.215 3 V,温度系数为1×10–5V/℃;供电电压在2.5~5.0 V变化时,基准输出电压VREF的线性调整率LR为0.006 95%,低频时电路电源抑制比为–70 dB,整体静态电流仅为20.1μA。

    2014年09期 v.33;No.27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5 ]
  • 基于方形环谐振器的双模宽带滤波器设计

    雷涛;向天宇;张正平;

    基于微带方形环谐振器,采用一种新的微扰方式来实现奇偶模分裂,并对其模式分裂机制进行分析。采用阶梯阻抗微带线结构实现输入/输出与双模谐振器之间的强耦合,构成了宽带带通滤波器。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中心频率为4.9 7 G H z,通带内最小插损为1.3 3 d B,3 d B相对带宽为2 4.7 5%,并且具有准椭圆函数响应,改善了阻带抑制特性。

    2014年09期 v.33;No.271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6 ]
  • 基于LTCC的方形开环谐振器滤波器设计

    雷振亚;何向阳;王青;

    基于LTCC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方形开环谐振器滤波器结构。该结构将平面结构的边缘耦合转移到立体结构上。利用这种结构,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在6 GHz、5个极点的滤波器并进行了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谐振器间距,能够方便实现所需性能的滤波器。在整个工作频段内,滤波器有良好的性能,且在6.67 GHz存在一个传输零点。

    2014年09期 v.33;No.271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6 ]
  • 半集总同轴腔体带通滤波器设计

    王孝卫;夏哲雷;刘晓芳;

    提出了一种半集总同轴腔体带通滤波器结构,并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2.35 GHz,相对带宽为4.25%的半集总同轴腔体带通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通带内反射损耗小于–18 dB,插入损耗小于0.08 dB,在2.2GHz和2.5 GHz处带外抑制均小于–40 dB。该滤波器插入损耗低,结构简单紧凑,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4年09期 v.33;No.271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一种改进型Ka波段宽带耦合器设计

    贾文强;陈建荣;张晓阳;姚欣;

    基于LTCC工艺技术,分析并设计了一款改进型Ka波段宽带带状线耦合器,耦合器采用两个8.34 dB带状线耦合器级联实现,并用调谐电容片和弧形带状线改善隔离度与回波损耗。利用三维电磁场分析软件HFSS对耦合器三维结构进行了建模仿真和分析改进。结果表明,该耦合器的回波损耗和隔离度在17.7~29.0 GHz都大于20 dB。

    2014年09期 v.33;No.271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基于公共腔的新型同轴腔体双频合路器研制

    潘宁;叶强;陈其豪;

    以一种基于公共腔的新型同轴腔体双频合路器为研究对象,结合仿真技术进行研究。采用公共腔结构,大幅降低了合路输出端抽头线对每个通带的影响。通过电路仿真软件ANSOFT DESIGNER对合路器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再通过电磁场仿真软件ANSOFT HFSS建立合路器仿真模型并进行优化,得出合路器的参数指标,最后制作一款用于大功率移动信号基站的GSM收发天线前端的合路器。结果表明,该合路器仿真与实测结果基本相同,说明了基于公共腔结构合路器的实用性。

    2014年09期 v.33;No.271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7 ]
  • 基于SCRLH-TL理论的共面波导激励槽环天线

    朱继宏;

    基于SCRLH-TL(Simplified Composite Right/Left Handed Transmission Line)理论提出了一种电感加载形式的共面波导激励槽环天线,通过在槽中间加载折线电感构造SCRLH-TL结构单元,调整折线电感的长度改变天线的谐振特性,有效降低了天线的谐振频率,从而相应地缩小了天线尺寸。利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天线的性能,在F4B-2低损耗介质板上制作了天线实物。测试结果表明,加载并联电感后,天线尺寸相应地减小了32.12%,相对带宽达到10%,天线效率也有明显提高。天线的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2014年09期 v.33;No.27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一种平面宽带平衡准八木天线设计

    朱伟;沈建华;

    设计了一种平面宽带平衡准八木天线,该天线由双面印刷的电偶极子和反射器以及单面印刷的两个引向器组成。所用介质基板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2,其尺寸为29.5 mm×27.0 mm×1.0 mm。利用电磁仿真软件IE3D对该天线的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得到了其阻抗带宽、增益、辐射方向图等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的阻抗带宽从4.1 GHz到10.8 GHz(S11<–10 dB),相对带宽可达到89.9%,增益平均值为5.08 dB,增益的波动范围为3.73 dB到6.28 dB,此外该天线具有稳定的定向的辐射方向图。

    2014年09期 v.33;No.271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编读通信

  • 最新活动

    <正>随着网络数字化普及,并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具有快捷,携带方便,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本刊应读者的要求,特在2014年推出加入《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读者会员,享受期刊12期全电子文档服务。加入《电子元件与材料》的读者会员,会员费全年为200元/年,本刊将2014年全年12期的每期论文的电子文档,以PDF格式,在出刊后发至会员的电子邮箱中。并将本刊的最新资料,最新活动将第一时间通知

    2014年09期 v.33;No.271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铝电解电容器专辑(七)》

    <正>该专辑收入《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第1期至2011年第12期,有关铝电解电容器的工艺技术,原辅材料,应用技术及发展趋势方面的重要论文及特约稿件1篇,共30篇,104页,约20多万字。是铝电解电容器及其相关行业中,从事科研、生产、教学及应用人员收藏、查阅的重要参考资料。定价:80元,邮资费:6元(其中包括挂号费3元)。另《铝电解电容器专辑(七)》特推出电子文档,包括《铝电解电容器专辑(七)》全部30篇论文及39篇文献摘录,此摘录为铝电解电容器方面的论文,此电子文档定价为800元,如需要者可直接联系028-84391569,联系人:钱丰良。

    2014年09期 v.33;No.271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电子元件与材料月刊

    <正>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国家一级电子精品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英国IEE INSPEC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邮发代号:62-36您想找到世界新技术,优性能的电子元件、电子材料吗?想掌握本行业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同行在做什么吗?想知道最新的国际市场信息,寻求优良合作伙伴吗?——请关注本刊相关栏目。本刊集权威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系本行业中从事管理、决策、科研、设计、制造、使用、销售、采购部门和大专院校不可缺少的读物。

    2014年09期 v.33;No.271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电子元件与材料》读者免费索阅卡

    <正>尊敬的读者,为使本刊真正成为您工作中的好帮手,请您在百忙中抽时间填妥此卡,传真或电邮回本部,以便您的申请能被受理(本刊将免费赠阅《电子元件与材料》已出版期数任意一期1本和本刊书讯资料1份)您阅读本刊的目的(请选定打"√")□解决技术问题□了解行业动态□寻求合作伙伴□采购产品您曾通过以下何种渠道阅读或了解本刊(请选定打"√"):□个人订阅□单位订阅□图书馆借阅□赠送样刊□其他_____在我刊已发表的论文中,您认为对您最有帮助的是哪些文章:

    2014年09期 v.33;No.271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可靠性

  • 集成电路中的晶化点缺陷分析

    黄姣英;胡振益;张晓雯;高成;

    晶化点是集成电路金属化工艺中温度过高、合金导电性差的一种征兆,也会导致集成电路出现开路、短路等失效情形。总结了集成电路中晶化点缺陷的形成机理,对产生晶化点的工艺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工程案例对晶化点缺陷导致的集成电路失效情形及有关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工艺上提出若干改进这一缺陷的建议。

    2014年09期 v.33;No.271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研究简报

  • 多射频源复合式能量采集系统优化设计

    王芳;修素朴;张咪;刘香敏;张贝贝;

    为了解决大规模监测预警系统中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能耗问题,提高无线射频能量采集模块的速度,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多射频源复合式能量采集的集成充电电池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比较了升压电路中普通二极管和肖特基二极管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同时讨论了能量采集系统的转化效率与输出功率。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肖特基二极管构成的升压电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增大输出电压,尤其测试得到在手机频率信号范围内系统升压稳定,从而实现了低功耗和高效率。

    2014年09期 v.33;No.271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1 ]
  • 仿真软件在超材料研究中的最新应用

    闫俊伢;

    介绍了超材料研究中常用的电磁仿真、数值仿真软件的特征及功能。统计分析了2013~2014年国内超材料领域在太赫兹器件、天线等专业方向上的最新仿真研究成果。

    2014年09期 v.33;No.271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8 ]
  • 电子元器件供应链分析的意义与方法研究

    刁培培;张异;

    阐述了供应链分析对于电子元器件的研发与销售的协调与促进作用,以及发现与应对元器件及供应商管理所面临的挑战。重点介绍了系统论与博弈论在电子元器件供应链分析中的应用。

    2014年09期 v.33;No.271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4 ]
  • 自旋电子学器件研发动态

    唐惠康;刘许亮;李翔宇;

    介绍了自旋电子学在电场调控载流子的自旋取向、拓扑绝缘体的材料制备和量子输运等方面的协同创新动态,以及自旋转矩二极管、自旋电子智能传感器等器件的研究进展,基于市场预测指出了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巨大发展空间。

    2014年09期 v.33;No.271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8 ]
  • 汽车电子EMC设计中的电子元器件选型技术

    王曦;

    基于汽车电子中的EMC(电磁兼容性)分析,以及EMC设计中的技术要点,分析了滤波器、压敏电阻等关键元器件的选型技术,指出了选型设计中应关注元器件集成、新型屏蔽材料应用等技术动向。

    2014年09期 v.33;No.271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8 ]
  • 基于专利数据库探析超材料的研发进展

    张小军;任帅;

    通过检索专利数据库,分析了超材料的研发进展。指出了超材料专利分布中一家独大的特殊现象。概述了超材料专利的发展历程,统计分析了超材料在结构有序设计、天线、太赫兹等研究领域的专利分布情况及其所传递的研发信息。

    2014年09期 v.33;No.271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0 ]

编读通信_读者天地

  • 中美学者携手发现全硼富勒烯团簇

    <正>"硼化学和类富勒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13日上午,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翟华金教授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说,山西大学、清华大学、美国布朗大学及复旦大学化学家密切合作,首次发现了全硼富勒烯B40团簇(All-Boron Fullerene),并将其命名为硼球烯(Borospherene)。该研究成果于13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化学》在线发表。翟华金介绍,B40的发现是硼球烯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开端,是一个与碳富勒烯平行、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14年09期 v.33;No.27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 ]
  • 可调节纳米天线能改变光性质

    <正>最近,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新奇的可调节纳米天线,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操控的等离子场增强产生机械运动,改变纳米天线间隙,使之重新排列组合。这也为将来开发新型等离子光机系统铺平了道路。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讯》上。等离子纳米天线具有纳米纹理的表面,能在深亚波长范围约束和增强电场,正在显出越来越多的优势。负责该研究的机械科学与工程副教授基曼尼·图森特说:"纳米纹理表面就像一种预编程序,入射光与表面相互作用后,光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我们的方法是用已制作好的纳米阵列结构,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对阵

    2014年09期 v.33;No.271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美开发出稳定的金属锂阳极电池

    <正>锂阳极由于能使电池具备极高的能量密度,被誉为电池设计制造业的"圣杯",几十年来,一直都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宣称已经制造出了稳定的金属锂阳极电池,向这一目标迈出了一大步。研究人员称,新研究有望让超轻、超小、超大容量的电池成为现实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领导这项研究的斯坦福大学材料科与工程学院教授崔毅(音译)说,在所有能用来制造电池阳极的材料中,锂最有潜力,它非常轻又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有望让质量轻、体积小的电池具备更大的容量。但制造锂阳极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以至于不少科学家在坚持多年后不得不放弃。

    2014年09期 v.33;No.271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法国开发出高导电性有机金属

    <正>尽管有机材料经常被用作半导体,比如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有机晶体管等,但拥有像金属一样的高导电性的有机材料仍然非常稀少。有机金属研发领域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良好的导电性能要求材料具有很高的结晶度,但晶体结构却不利于材料的加工和成型。现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类新的有机材料,不仅导电性高,而且非常柔软、有弹性,成功克服了上述难题。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刊》上的这项最新研究称,当使用光脉冲照射时,该材料能够重组其分子以纠正结构缺陷,因此,新材料可以组装为低结晶度结构,然后通过一个光脉冲转换成为具有高导电性的材料。

    2014年09期 v.33;No.271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99.9999%超纯度硅为量子计算铺路

    <正>继去年获得纯度高达5个9(99.9998%)的硅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团队又一次刷新纪录:他们使用一项相对简单的技术,生产出了可能是目前纯度最高的硅,该材料99.9999%以上的成分为硅28,仅有不到百万分之一为不确定的同位素硅29。许多量子计算方案需要同位素纯硅,比如用作衬底,在其上嵌入量子位(存储信息的量子比特)。项目负责人、该研究院物理测量实验室量子工序和计量学组的乔希·波默罗伊表示,"眼下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让这种非结晶的高纯度硅成为晶片或外延层所使用的硅的形式",这是构建实用量子信息系统最终所必需的。在这方面他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能够让这种高纯度硅生长成为近乎完美的晶体。

    2014年09期 v.33;No.271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