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丙寅;姚金城;常爱民;赵鹏君;赵丽君;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Mn2.1Ni0.9O4热敏陶瓷,运用X射线衍射仪、直流阻温测试仪、交流阻抗技术对其结构和电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Mn2.1Ni0.9O4热敏陶瓷的微观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n2.1Ni0.9O4热敏陶瓷由立方尖晶石相和岩盐相NiO组成。其电阻主要来源于晶粒和晶界的贡献,在293~363 K测试温区内,其晶粒电阻和晶界电阻都表现出明显的NTC特性,且两者导电机理均符合小极化子跳跃电导模型,晶界电阻受岩盐相NiO的影响大于晶粒电阻。
2013年07期 v.32;No.25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0 ] - 杨隆凯;林玲;郑燕秋;高琳珊;郑兴华;
以Bi2O3和Fe2O3为原料,NaCl和Na2SO4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合成了BiFeO3粉体,研究了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合成粉体物相的影响,探讨了熔盐法合成BiFeO3粉体的形成过程。通过对甲基橙的降解,研究了合成BiFeO3粉体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750℃的合成温度下保温30 min时,淬火后可得到几乎为BiFeO3纯相的粉体;相应合成的粉体具有最佳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可见光光照120 min后,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62.5%。
2013年07期 v.32;No.25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3 ] - 周步康;范艳伟;陈朝阳;
采用电阻率为4.8.cm的p型硅片和10.cm的n型硅片,通过高温扩散法制备出了Fe掺杂的补偿硅材料。在室温避光条件下,测量样品电阻率ρ,并用XRD对扩散后的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Fe掺杂对不同导电类型硅材料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n型硅材料,深能级杂质Fe掺杂对p型硅材料电阻率的影响更大,其Fe掺杂p型硅材料电阻率远大于Fe掺杂n型硅材料;当p型硅表面Fe扩散源浓度为1.74×10–5mol/cm2时,在1 200℃下扩散1 h后,材料具有最大电阻率7 246.cm。
2013年07期 v.32;No.257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1 ] - 郝昕;王泽高;刘竞博;田洪军;
比较研究了Si面、C面SiC外延石墨烯以及CVD石墨烯的硝酸掺杂效应。结果表明对C面SiC外延石墨烯和CVD石墨烯,硝酸掺杂显现出p型掺杂特性使其方阻降低,这是由于硝酸与石墨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荷转移所导致;而对于Si面SiC外延石墨烯,硝酸掺杂则显现出n型掺杂特性使其方阻增大,这种异常掺杂效应是由于硝酸与石墨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的热量使悬挂键吸附的氧脱附,增强了石墨烯与衬底之间的耦合效应,从而使得电子浓度增大,电子的迁移率显著减小。
2013年07期 v.32;No.25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4 ] - 杨颖;王婧超;杨丽雪;江超;史克英;
在碱性条件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CuCl2.H2O为前驱体,维生素C为还原剂,于55℃采用液相回流法制备了氧化亚铜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分析,同时对其进行了NOx气敏性能测试并探讨了其气敏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氧化亚铜呈立方相的Cu2O多面体结构,且粒子大小均一,粒径为400~500 nm。该材料在室温下对NOx有较好的气敏响应,对体积分数为9.7×10–5的NOx的灵敏度可达到20.9%,响应时间为10.2 s,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气敏材料。
2013年07期 v.32;No.25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9 ] - 余兰;
采用3C/5V和1C/10V过充测试研究了在电解液中添加环己苯(CHB)对不同材料体系锂离子电池防过充性能的影响,考察了CHB的加入对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体系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iCoO2正极材料体系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添加2%(质量分数)的CHB,不能明显提高电池的耐过充性能,而在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体系锂离子电池中,则可以明显提高电池的耐过充性能,同时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循环3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1.9%。
2013年07期 v.32;No.257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7 ] - 秦毅红;玉日泉;蔡湘孟;聂成肖;
利用添加了六次甲基四胺的盐酸-硫酸体系对铝合金箔进行腐蚀,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循环伏安法计算,研究了六次甲基四胺的添加浓度、腐蚀温度及腐蚀时间对腐蚀后铝合金箔表面状况及面积比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成分为2.0 mol/L HCl+0.2 mol/L H2SO4的腐蚀液中添加0.1 g/L六次甲基四胺,腐蚀温度为55℃,腐蚀时间为70 s时,腐蚀后的铝合金箔表面呈海绵状腐蚀孔,面积比容量为268.5×10–6F/cm2,较未添加六甲基四胺时提高了约20%。
2013年07期 v.32;No.257 25-2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1 ] - 赵勇刚;梁秋妮;周庆波;
为了延长开关电源用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通过开发并使用硼酸系改性添加剂和24,30碳支链二元酸铵盐,合理选取电解液的溶剂、溶质和吸氢剂开发宽温高电导率的电解液。优选H110-530VF低比容阳极箔、F3K-3.0VF化成负极箔、WS285-60电解纸,100%树脂丁基橡胶等原材料,以及对含浸工艺、钉花工艺、组装封口等关键工艺改进,研制出105℃高温负荷寿命达10 000 h的开关电源用高压铝电解电容器。
2013年07期 v.32;No.257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9 ] - 程伟;李九生;
设计了一种中心吸收频率可调的太赫兹波吸收器。在开口谐振环外侧的两个开口处填充光电半导体硅材料,通过外加光照强度可以控制半导体硅的电导率,从而实现对吸收器中心吸收频率点的灵活调节。计算结果表明,该吸收器不但可以实现中心吸收频率点大范围的调节(从0.750 THz到1.309 THz,调谐范围高达0.559 THz),而且可以实现小范围的微调(从1.312 THz到1.320 THz,调谐范围为8 GHz)。
2013年07期 v.32;No.257 34-3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3 ] - 尹经禅;
通过对微带贴片天线单元的仿真与优化,得出了法向轴比小于3 dB的右旋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单元;用所得的天线单元组阵得到9元相控阵天线,仿真得到其S11参数小于–16 dB、增益大于13 dB和轴比小于3 dB。针对微带贴片相控阵天线的轴比特性,提出了降低轴比的几种布阵方法,得到0.2 dB的轴比,最后分析并总结了改善微带贴片相控阵天线轴比的一般方法。
2013年07期 v.32;No.257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6 ] - 祝寄徐;裴志斌;屈绍波;徐卓;谢明达;
设计了一种具有良好带通性能的二阶双通带高阶频率选择表面(FSS)。该FSS结构是在两层介质板上加载三层金属层。利用仿真软件对FSS结构进行计算,并加工实验样件并测试。结果表明:这种三层FSS具有二阶双通带性能,它的3 dB通带分别为10.26~12.24 GHz和16.61~17.49 GHz,两通带平稳光滑,中心插损小,且对不同角度、不同极化方式入射的电磁波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2013年07期 v.32;No.25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7 ] - 门满洲;李相强;张健穹;刘庆想;
为满足高功率微波辐射天线对其馈电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功率1分32路功率分配网络。该功率分配网络由同轴波导到两路矩形波导、H-T分支和波导同轴转换器三个元件构成,其32路输出具有等幅同相的功率分配特性。该分配网络的中心频率为2.88 GHz,对其结构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功率分配网络在中心频率2.88 GHz处驻波比为1.13,对应的转换效率为98.8%,功率容量2.3 GW;在2.85~2.91 GHz内驻波比小于1.2,对应的转换效率大于97.8%。
2013年07期 v.32;No.257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夏泓;李京苑;李应选;姚全斌;李念滨;
提出了航天元器件自主与可控的概念及量化方法,指出在讨论航天元器件时,一般所说的"自主可控",应理解为"自主"与"可控"两个词,二者内涵有一定的交集,但是概念不同。自主注重元器件产品及形成该产品全过程的全部要素不受制于外国或他人,可控注重评估受制于外国或他人的风险可接受或者有规避风险的措施。基于此,提出了采用"要素赋值法"以解决自主程度难以量化的问题。
2013年07期 v.32;No.257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37 ] - 杜丽军;
对键合互连对微波多芯片组件的相位特性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软件HFSS对金丝键合互连模型进行了仿真。给出了在8~18 GHz的频率范围内,由于金丝拱高和跨距装配误差带来的相位误差。仿真分析表明,当金丝跨距在0.4~0.8 mm范围内波动时,最大相位差值在11 GHz以上时会超过20°,而当拱高在0.1~0.4 mm范围内波动时,最大相位差值在10 GHz以上时会超过20°,在13 GHz以上频率会超过30°。
2013年07期 v.32;No.25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4 ] - 雷俊玲;张巧丽;郑帅;刘炳泗;
采用含钯的催化浆料活化法,实现了陶瓷表面的局部化学镀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均匀分散的钯纳米颗粒起到了催化铜沉积的作用,镀铜层光滑平整、颗粒大小均匀。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镀层是具有晶态结构的纯铜镀层。对化学镀铜后的陶瓷电子元件进行物理性能和电性能测试,其结果均满足工业要求。
2013年07期 v.32;No.25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9 ]
-
<正>美国莱斯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控制二硫化钼(MDS)原子层整齐一致地生长,借此朝制造二维电子设备前进了一步。相关研究发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材料学》
2013年07期 v.32;No.25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正>美国科学家最新研发出一种铁磁薄膜"三明治"系统,其效率为传统铁磁存储系统的1万倍,有望使更快更紧密且能效更高的用于存储和计算的芯片出现。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学》杂志上。
2013年07期 v.32;No.25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正>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其能量密度约为目前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4倍,且成本更低廉。相关研究发表在本周出版的世界顶
2013年07期 v.32;No.257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正>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打印过程,不仅比传统方法更迅捷,而且适用于多种有机材料,得到的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性能也要优异10倍。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学》杂志上表示,最新进展有望
2013年07期 v.32;No.257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正>美国莱斯大学的化学工程师拉斐尔.维尔杜兹寇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化学工程师安立奎.戈麦斯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制出了一款基于大块共聚物(能自我组装的有机材料可以自主形成不同的层)的太阳能电池,
2013年07期 v.32;No.257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正>这似乎有点像古代的炼金术:美国能源部下属的阿贡国家实验室与来自日本、芬兰、德国的科学家合作用激光对液体矾土水泥进行处理,使其变成了能导电的半导体。这意味着水泥能被用来制造计算机芯片、触
2013年07期 v.32;No.257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正>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开发出制造高质量原子量级半导体薄膜(薄膜厚度仅为单原子直径)的新技术。材料科学和工程助理教授曹林友(音译)说,新技术能将现有半导体技术的规模缩小到原子量级,包括激光器、发光二极管和计
2013年07期 v.32;No.257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正>课本里的知识告诉我们,平面光波的振动(即偏振)方向一直是横向的,也就是说,与其传播方向垂直。但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最新的原子—物理实验中发现,在瓶子那样的微共振腔内的光拥有一
2013年07期 v.32;No.257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正>Google学术搜索显示,自2003年以来,关于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外文期刊就有600多篇。其中2013年,60篇;2012年,200篇;2011年,120篇;2010年,70篇;2009年,70篇;2008年,60篇。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随着近些年来
2013年07期 v.32;No.257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正>☆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作者】刘杨【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摘要】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热电材料的结构特征和热电性能。归纳了提高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的方法、途径以及热电材料
2013年07期 v.32;No.257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正>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新材料是现代高技术发展的先导和基石,世界各国历来重视材料,特别是新材料的发展,每年有关新材料的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互访十分频繁,为了更好地交流我国和国际上新材料研究的动向和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
2013年07期 v.32;No.257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正>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与电子科大微固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受电子科技大学微固学院邀请,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正式成为"2013国际新材料发展趋势高层论坛"的秘书长单位之一,全面参与这一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新材料学术
2013年07期 v.32;No.257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正>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s,ultracapacitor),又名电化学电容器(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al Doule-Layer Capacitor)、黄金电容、法拉电容,是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通过
2013年07期 v.32;No.257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正>欢迎电子材料与元件行业人士向本栏目投稿,就行业中技术、资本、市场、政策、标准等资讯,通过本栏目向业界分享您的任何观点、经验及体会。期待您向我们投稿,让我们一起为推动中国电子材料与元件技
2013年07期 v.32;No.257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