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秀华;陈积世;黄子怀;熊康;魏艳彪;
采用熔融法制备出不同SiO2含量的TeO2-PbO-Bi2O3-SiO2系玻璃粉,研究了SiO2的加入量对该系玻璃结构、线膨胀系数αl、膨胀软化温度ts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以[SiO4]四面体的形式参与玻璃网络形成,随SiO2含量的增加,玻璃粉的膨胀软化温度升高,线膨胀系数先减小后增大,热稳定性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当SiO2的加入质量分数为5%时,玻璃粉的线膨胀系数最小,为90.12×10–7/℃,玻璃粉热稳定性最好。
2013年06期 v.32;No.256 11-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1 ] - 高浩;周以国;郭征;
论述了宽带相控阵天线渡越时间对天线性能的限制,介绍了消除渡越时间影响的方法,设计了具体的实现方案,即真延时网络,并对该方案进行了仿真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1.1~1.5 GHz的带宽内,功分器各端口驻波比小于1.22;微带线和同轴线的群时延具有良好的线性规律。该设计可以实现最小步进250 ps、最大延迟3 750ps的延时,可有效克服渡越时间的不利影响。
2013年06期 v.32;No.25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0 ] - 杨虹;郑雨薇;陈威;向高林;
基于微带天线结构,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整个UHF RFID系统的新型宽带标签天线。在H型贴片上开H槽,形成了两个相近的谐振点,调整H槽的位置和大小,使两个谐振点靠近耦合,从而拓展了天线带宽。通过改变贴片底部矩形槽深度和微带线长度调整天线的输入阻抗。使用软件HFSS14.0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很好的宽频特性(766~989 MHz,回波损耗S11<10 dB),在超高频段(840~960 MHz)内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
2013年06期 v.32;No.25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2 ] - 唐丹;郭庆功;
为了有效抑制超宽带(UWB)通信系统和窄带通信系统之间潜在的干扰,设计了一款具有三阻带特性和高频截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天线总尺寸为33 mm×19 mm×1 mm。该天线的辐射单元由一个椭圆形的单极子和一个倒梯形结构组成,由50的矩形微带线馈电,接地板由一个矩形和一个开槽梯形结构构成。对天线进行加工并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3.3~3.6 GHz处的阻带由辐射单元上的凹形槽产生,5.15~5.35 GHz和5.725~5.825 GHz处的阻带由微带馈线两旁的U形寄生单元产生,10.8 GHz高频处的截止特性是由微带线两旁对称的凹形寄生单元共同决定的。天线的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2013年06期 v.32;No.256 22-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6 ] - 李汝冠;高莉彬;蒋书文;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蓝宝石基片上制备了Bi1.5Zn1.0Nb1.5O7(BZN)/Ba0.5Sr0.5TiO3(BST)双层复合薄膜,并研究了该薄膜在100 kHz~6 GHz频率范围内的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ZN/BST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具有良好的频率稳定性。该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在研究的频率范围内基本与频率无关;其介电损耗在频率低于1 GHz时与频率无关,在频率高于1 GHz时随频率的上升而略微增大;薄膜在研究的频率范围内具有稳定的介电调谐率。
2013年06期 v.32;No.256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1 ] - 陈亚琦;黄铁铁;金桂;丁淑芳;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六方晶相WO3纳米线,研究了单根WO3纳米线在不同条件下的伏安特性。结果表明:在空气环境中,所制WO3纳米线具有线性伏安特性,其电导率约为1.7×10–3S/cm。在紫外光激励下,由于气体吸附、W6+与W5+的相互转换,WO3纳米线的电导率逐渐增加为原来的200倍左右;在氨气环境中,由于氧空位的产生和扩散,WO3纳米线的I-V特性曲线呈回滞现象,其电导率随紫外光激励时间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为原来的100倍左右。该水热法合成的WO3纳米线对NH3具有很好的气敏性。
2013年06期 v.32;No.25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9 ] - 张宇星;张鸿;李志成;
采用以聚乙烯醇为聚合剂的湿化学方法合成制备了K0.5Bi0.5(Ti1–2xCuxMox)O3(x=0.01,0.06)陶瓷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阻–温度测试和交流阻抗谱分析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热敏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Mo共掺的K0.5Bi0.5TiO3陶瓷具有钙钛矿结构,并呈现明显的PTC效应;K0.5Bi0.5(Ti0.88Cu0.06Mo0.06)O3陶瓷的居里点为155℃,室温电阻为1 454,升阻比为2.62个数量级。材料的PTC效应主要来源于晶界电阻效应,遵循Heywang模型。
2013年06期 v.32;No.25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3 ] - 丁亚;秦岩;周勇;潘彩红;黄志雄;
首先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xNi1–xFe12O19(x=0.2,0.4,0.6,0.8)样品,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试样磁强计(VSM)分析,确定了最佳煅烧温度和最佳Ba-Ni摩尔比。然后利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Ba0.6Ni0.4LayFe12–yO19(y=0,0.1,0.3,0.5)样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RD和VSM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i2+取代Ba2+,进入其晶格内部,改变了铁氧体的磁性能。La3+的加入改变了铁氧体的矫顽力Hc、饱和磁化强度Ms和剩余磁化强度Mr。当y=0.3时,其Ms和Mr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1.0 A.m2/kg和32.3 A·m2/kg。
2013年06期 v.32;No.256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 吴頠;赵强;黄艺芬;王贵欣;闫康平;
以聚苯乙烯磺酸钠(PSSNa)为掺杂剂,三氯化铁(FeCl3)为氧化剂,通过化学氧化法制备了PEDOT/PSS复合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了所制复合物的组成,通过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r(EDOT:PSS)对产物比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PSS可以改善复合物的电容性能。在0.5 mol/L的Na2SO4水溶液中,纯PEDOT材料的比容量可达60 F/g,但其在快速充放电条件下有明显衰减,而摩尔比r(EDOT:PSS)=1:0.5时制备的复合材料比容量则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当摩尔比r(EDOT:PSS)增大至1:2时所得复合物电容性能下降。
2013年06期 v.32;No.256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9 ] - 郑雨薇;包生祥;饶真真;张诚实;
针对限幅低噪声放大器使用过程中出现输出不稳定现象,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场效应管栅极表面的金属缺失层和栅源之间的金属堆积物进行微观分析,寻找放大器工作不正常的原因。结果表明:场效应管栅极Au层的电迁移,使导线局部电阻增大,温度升高,导致Au的热迁移加重,引起导线出现孔洞和栅源中间堆积金属颗粒,使栅极导线出现开路和栅源极间产生不稳定接触,最终导致场效应管的工作参数漂移和放大器工作不正常。
2013年06期 v.32;No.256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1 ] - 高强;石玉;何泽涛;王金川;
设计制作了一款工作频率范围为0.5~30.0 MHz的短波宽带高线性低噪声放大器。采用前馈法线性化技术实现了放大器的高线性与低噪声,其中主放大器采用平衡式结构线性化技术大幅改善了放大器的二阶失真。由于主放大器和辅助放大器均采用Gain Block MMIC放大器,使得该放大器的物理尺寸为40 mm×25 mm,从而实现了小型化。测试结果表明,该放大器在0.5~30.0 MHz约5.9个倍频程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实现了增益为12 dB,增益平坦度为0.35 dB,最大噪声系数为3.2 dB,输出三阶截点大于55 dBm,输出二阶截点大于100 dBm。
2013年06期 v.32;No.256 49-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4 ] - 董丽荣;张立文;左彬;于万秋;华中;
利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了Fe74Y6-xNbxB20(x=0,1,2,3,4)非晶合金条带,利用XRD、HRTEM、DTA和VSM对样品的结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Fe74Y6–xNbxB20(x=1,2,3,4)合金系的饱和磁化强度Ms>104 A.m2/kg,矫顽力Hc<1.59 kA/m,显示出良好的软磁性能。添加微量Nb扩大了非晶合金的过冷液相区,当Nb含量为摩尔分数1%时,过冷液相区Tx=63℃,此时合金具有最大的非晶形成能力,同时具有最大的饱和磁化强度(Ms=133 A.m2/kg)和最低的矫顽力(Hc=1.27 kA/m)。
2013年06期 v.32;No.256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1 ] - 成丽春;潘顺康;刘星;林培豪;
采用电弧熔炼和高能球磨工艺制备了Nd11Fe86Cr3合金微粉,使用SEM、XRD和网络矢量分析仪分析了球磨时间对合金微粉的形貌、相结构及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合金微粉颗粒均呈片状形貌,由Nd2Fe17相和α-Fe相组成;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Nd2Fe17相强度逐渐减弱,α-Fe相强度逐渐增强,吸波峰频率先向低频移动,后略向高频移动,球磨60 h的样品吸收峰频率最低;球磨时间相同的合金的吸收峰频率随涂层厚度增加向低频移动,反射率最小值降低,吸波带宽变窄。
2013年06期 v.32;No.256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李思敏;郑柯柯;曹卫平;
在某些特定频段上,传统的圆-矩波导模式转换器无法满足其性能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反射系数小且波形转换效率高的改进型波导模式转换器,其工作在4.7 GHz,带宽800 MHz。采用切比雪夫阻抗法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并计算得到结构尺寸。最后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在工作频带内电压驻波比均小于1.1,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13年06期 v.32;No.256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