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斌;郜玉含;周洪庆;
对SiC粉体进行热处理,采用Y2O3-MgO-Al2O3烧结助剂,在1 750~1 950℃下30 MPa热压烧结1 h,制备SiC陶瓷。TG分析SiC的氧化特性,测定Zeta-电位研究SiC粉体的分散特性,测定其高温浸润性研究烧结助剂与SiC之间的亲和性。结果表明:SiC粉体热处理和提高SiC浆体的pH值,有利于提高Zeta-电位,进而提高分散均匀性;Y2O3-MgO-Al2O3烧结助剂高温下与SiC具有良好的浸润性;SiC粉体热处理明显降低了烧结温度。尽管Y2O3-MgO-Al2O3烧结助剂在高温下有一定的挥发,但是当其含量大于等于9%(质量分数)时,1 800~1 950℃下热压烧结可获得显气孔率小于等于0.19%的致密SiC陶瓷,其热导率大于190 W.m–1.K–1。
2013年05期 v.32;No.25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70 ] - 孙亚明;刘尧棣;王志英;于万秋;华中;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了Fe81Zr7Nb2B10和Fe78Co2.5Zr7Nb2B10Cu0.5非晶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对两种合金进行了热处理。利用差热分析仪(DTA)、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仪器对两种合金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Fe78Co2.5Zr7Nb2B10Cu0.5合金的晶化过程中存在预结晶效应,而在Fe81Zr7Nb2B10合金的晶化过程中没有。Fe81Zr7Nb2B10和Fe78Co2.5Zr7Nb2B10Cu0.5合金经803 K退火后,分别有α-Fe和α-Fe(Co)相从非晶基体中析出。随退火温度的升高,两种合金的比饱和磁化强度(Ms)变化趋势相似,但矫顽力(Hc)变化趋势明显不同。
2013年05期 v.32;No.255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邓杰;朱俊;吴智鹏;马陈鹏;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先后外延生长了ZnO:Al(ZAO)和LiNbO3(LN)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可知二者之间的外延关系为:LN(001)//ZAO(001)、LN[110]//ZAO[110]、LN[100]//ZAO[120]。制备了Au/LN/ZAO和ZAO/LN/ZAO两种电容器结构,对其进行了电流-电压(J-E)测试和铁电(P-E)分析,结果表明:LN/ZAO集成结构具有整流作用,ZAO/LN/ZAO结构表现出较好的绝缘性能,所制备的LN薄膜在室温下的剩余极化强度(Pr)约为1×10–6C/cm2,温度的升高能够促进电畴的翻转,使Pr增加为3×10–6C/cm2。
2013年05期 v.32;No.25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由丽梅;霍丽华;程晓丽;赵辉;高山;
以ZnCl2和KOH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棒状氧化锌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产物的物相、微观形貌及表面化学状态进行了表征,并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其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所得ZnO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结晶良好,平均直径约150 nm,长度为500 nm~1 m,其在工作电压为5.5 V时对体积分数为100×10–6的乙醇和丙酮气体均能快速响应,且灵敏度分别达到21和30.2。
2013年05期 v.32;No.255 13-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8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06 ] - 王伟;褚夫同;岳超;刘兴钊;
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在Al2O3(0001)基片上生长了β-Ga2O3薄膜,利用XRD、SEM和AFM对薄膜的结构和形貌特性进行了表征。制作了基于β-Ga2O3薄膜的金属-半导体-金属(MSM)结构紫外探测器并对其进行了电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20 V偏压下,器件的暗电流为8 nA;在波长为254 nm、光照强度为13×10–6W/cm2的紫外光照射下,器件的光电流为624 nA;器件的光电流与暗电流比值为78,光响应度达360 A/W,表现出明显的日盲紫外光响应特性。
2013年05期 v.32;No.25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4 ] - 李会容;张雪峰;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TaN薄膜,研究了薄膜厚度对TaN薄膜微观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厚度对TaN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相结构都没有影响,但会显著影响TaN薄膜的电学性能。在87~424 nm的范围内,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大,所制TaN薄膜的电阻率从555×10–6.cm减小到285×10–6.cm,方阻从84/□减小到9/□,电阻温度系数(TCR)从–120×10–6/℃增加到+50×10–6/℃。可以通过调节薄膜的厚度调节TaN薄膜的电阻率和TCR。
2013年05期 v.32;No.255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6 ] - 张仁刚;卓雯;王登京;陈克亮;徐千山;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了ZnO薄膜,然后在H2S气氛和500℃温度下退火制备了六方Zn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UV-VIS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O经0.5 h硫化就能全部生成ZnS,适当提高硫化时间可改善ZnS的结晶性,但硫化时间超过2 h后,结晶性会有所降低;所有制得ZnS薄膜都沿c轴择优生长,其晶粒明显比ZnO更大。此外,这些ZnS薄膜在500~1 1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透过率均高达约75%,带隙为3.65~3.70 eV。
2013年05期 v.32;No.255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7 ] - 梁森;张笑;罗民;白宇;杨建锋;
首次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SAPS)方法在氧化铝基板上沉积了Ni0.6Mg0.3Mn1.3Al0.8O4厚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电阻–温度特性测试仪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沉积厚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沉积厚膜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尖晶石相增多;当热处理温度低于500℃时,所制厚膜的电阻–温度曲线在室温到80℃的温度范围内呈现V型特征,而在800℃和1 200℃处理后,厚膜的电阻在室温至200℃的温度区间内呈现良好的负温度特性。
2013年05期 v.32;No.255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3 ] - 耿新;李莉香;安百刚;朱晓明;李剑萍;
以水溶性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用高比表面活性炭(AC)。考察活化温度所引起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变化,进一步分析其对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650℃所制得活性炭(AC650)具有最大比表面积和最小的微孔比率;然而在700℃所制得活性炭(AC700)和750℃所制得活性炭(AC750)呈现微孔特征。电化学阻抗谱(EIS)揭示由于AC700和AC750的微孔相互贯通,使得它们的导电性和离子迁移阻力均优于AC650。此外,倍率充放电性能和1 000次循环测试也表明AC650的电化学性能是由其自身导电性和电解液离子迁移阻力所决定。
2013年05期 v.32;No.255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8 ] - 杨虹;周小莉;向高林;
对圆弧寄生单元微带天线进行了理论分析,设计了一种圆极化可重构的圆形微带天线。该天线通过电控开关控制圆弧寄生单元的状态,从而实现左、右旋圆极化的转换。并利用仿真软件HFSS13.0对天线的特性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天线回波损耗S11<–10 dB时,该天线在频段为2.38~2.51 GHz,3 dB轴比带宽为30 MHz,且最大辐射方向处正交极化差达20 dB以上。天线的整体辐射性能良好,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很容易在低频段匹配到50,能够满足WLAN在2.4 GHz频段的要求。
2013年05期 v.32;No.255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7 ] - 曹卫平;梁泽标;宁丹;
提出了一种间接改变天线辐射体长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天线馈线中地导体的长度,间接地改变天线辐射体的长度,有效避免了有源开关对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为验证此方法,设计了一个共面波导馈电的频率可重构印刷单极子天线,该天线利用PIN二极管来改变馈电端地的长度。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开关的工作状态,可使天线的谐振频率发生明显的变化。相应的中心频率分别为1.9 GHz和2.3 GHz,相对阻抗带宽分别为20.8%和17.2%。
2013年05期 v.32;No.255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6 ] - 程伟;李九生;胡建荣;
设计了一种中心吸收频率可调的太赫兹波吸收器。在开口谐振环两侧引入磁性介质棒(钇铁石榴石),在改变外加磁场的条件下,通过影响开口谐振环周围环境的有效磁导率来控制中心吸收频率的大小。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当磁感应强度从0 T变化到18 T时,该吸收器的中心吸收频率变化范围高达4 GHz(0.532~0.536 THz),而且吸收率均超过99%。
2013年05期 v.32;No.255 42-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0 ] - 杨虹;曾莉;向高林;
根据基准源产生的基本原理、特性,综合温度补偿及电阻分压技术,设计出了一款能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PWM控制器、隔离反馈发生器等的带隙基准源。该基准源电路基于6μm标准BJT工艺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当电源电压为15 V时,当温度为25℃时,VREF输出为5 V;当12 V≤VCC≤25 V时,线性调整率为0.16 mV;当1 mA≤I0≤20 mA时,负载调整率为1.61 mV左右;温度稳定性良好,大约为0.05 mV/℃。
2013年05期 v.32;No.255 45-4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4 ] - 刘培生;仝良玉;陶玉娟;王金兰;黄金鑫;卢颖;
探讨了为一款FBGA封装产品建立DELPHI型热阻网络的新方法。首先利用恒温法为芯片封装建立星型网络,在此基础之上求解支路耦合热阻值,构成DELPHI型热阻网络。经过仿真验证显示,所建立的两种DELPHI型热阻网络模型与详细热模型(DTM)的结温误差均在10%以内,从而具备较好的边界条件独立性。
2013年05期 v.32;No.255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8 ] - 罗大为;李雪;赵治亚;沈卓身;
研究了玻璃与具有Fe3O4氧化膜的可伐合金的封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熔封温度为980℃,熔封时间为30 min。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将脱碳、氧化和熔封集于一个升降温周期的一步封接工艺。该工艺是将未氧化的可伐合金和玻坯首先升温至500℃并氧化40 min,而后升温至980℃并保温30 min,最后缓慢降至室温。结果表明,当采用该工艺时,与传统工艺相比不仅能简化操作,而且封接件的封接质量更高、可靠性更好。
2013年05期 v.32;No.255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6 ]
- 曾革;
<正>资讯,包括了新闻、供求、动态、技术、政策、评论、观点和学术的范畴,可以是洋洋洒洒数千言的论文,这如西装革履的正装,也可以是短小精悍的评论,如运动装,或是仅用140字便可囊括的微博休闲装,这些都是资讯栏目所需要的。当资讯冠以"行业"的定义后,各种装束的信息便流向了那些行业中技术的沃土:高密度集成元件技术,微波毫米波传感元件技术,功率化、能源化电磁能源技术……
2013年05期 v.32;No.255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正>美研制出高性能超级电容材料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亨利.萨穆埃利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的超级电容材料,并证明其能快速地存储和释放能量,有望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网、混合动力汽车的再生制动系统等能源传送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4月14日出版的《自然.材料学》杂志上。
2013年05期 v.32;No.255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正>热烈祝贺李言荣院士出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2013年4月19日,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教育部党组成员王立英受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委托,代表教育部党组宣布李言荣同志为电子科技大学新一任校长。王立英说,李言荣同志思想素质好,熟悉学校教学科研特点和规律,工作思路清晰,具备丰富的院系工作经历,担任党委副书记以来,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坚持原则,待人坦诚,在群
2013年05期 v.32;No.255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正>高性能反应烧结碳化硅低成本制造技术本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位合成纯碳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技术,其特点是采用低廉的石油焦或其他工业炭素为原料,原位合成RBSC陶瓷,降低了原料的成本;或采用磨料生产中的低纯收尘粉(ω(SiC)=93%~95%)为原料,制备高性能RBSC,可节省原料成本1万元/吨;本项目利用自主研发的高产烧结装备可使产量提高4~5倍,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本项目具有多种复杂异形制品的制造技术,为其在机械工程
2013年05期 v.32;No.25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