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 名:
电子元件与材料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主 办
国营第715厂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刊 期:月刊
出版地: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刊 号:

ISSN 1001-2028
CN 51-1241/TN
邮发代号:62—36
本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化学文摘(美)
SA科学文摘(英)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EBSCO学术数据库(美)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20)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研究与试制

  • MgO-Y_2O_3对热压烧结Al_2O_3性能的影响

    陆鑫翔;王文瀚;李晓云;丘泰;

    以高纯的硫酸铝氨分解的无定形Al2O3为原料,MgO-Y2O3为烧结助剂,在N2气氛下热压烧结制备Al2O3陶瓷。研究了烧结助剂掺量对Al2O3材料的相组成、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力学性能、热导率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Al2O3陶瓷具有细晶的显微结构特征和超高的抗弯强度。随着MgO-Y2O3掺量的增加,晶粒尺寸、抗弯强度和热导率先增大后减小,而介电损耗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当MgO和Y2O3掺量均为质量分数2%时,Al2O3陶瓷呈现为较佳的综合性能:抗弯强度达最大值为603 MPa,热导率为36.47 W.m–1.K–1,介电损耗低至6.32×10–4。

    2013年01期 v.32;No.25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0 ]
  • 石墨烯热还原程度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任小孟;王源升;何特;

    在不同温度下对石墨烯进行了热还原,并对还原后样品的表面官能团、表面形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还原过程中含氧官能团的脱除顺序为C—O—C>C—OH>COOH,高温还原会使石墨烯表面产生缺陷和褶皱,并使石墨烯片层面积减小。800℃还原的石墨烯具有86 F/g的较高比电容、2.4.cm2的较低电荷转移电阻和高达1 000次的稳定充放电性能,是最佳热还原样品。

    2013年01期 v.32;No.251 5-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9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2 ]
  • Ba_(0.2)Sr_(0.8)La_4Ti_4O_(15)微波介电陶瓷的两步烧结法制备及性能表征

    王娅;张树人;周晓华;

    采用两步烧结法制备了Ba0.2Sr0.8La4Ti4O15微波介电陶瓷,并通过分析陶瓷的晶相、显微结构及介电性能,与采用传统高温直接烧结法制得的陶瓷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较之高温直接烧结法,采用两步烧结法可通过较长时间保温而制备出粒度小而均匀、无裂纹且介电性能较好的陶瓷。在一次烧结温度为1 600℃、二次烧结温度为1 500℃并保温10 h条件下所制陶瓷介电性能最优:εr=46.52,Q.f=65 496 GHz,τf=–12.1×10–6/℃。

    2013年01期 v.32;No.251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9 ]
  • n型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杜霞;薛卫东;刘帆;李昱树;

    基于施主掺杂原理,制备了掺有微量磷元素的n型硅负极材料,为改善其循环性能,通过碳包覆的方法进一步制备了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利用XRD、SEM、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CV)等测试手段对所制n型硅及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所制n型硅具有与普通硅一致的晶体结构、良好的充放电平台、较高的容量以及很好的导电性,其电化学性能在碳包覆后有所改善,第一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 776.7 mAh/g,15次循环后仍可达1 000 mAh/g以上,库仑效率均保持在98%左右。

    2013年01期 v.32;No.251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3 ]
  • Pt/YSZ泵氧电极响应特性研究

    雷超;李向东;胡永刚;彭周;肖建中;

    以钇稳定氧化锆(简称YSZ)为固体电解质,Pt/YSZ为电极材料,制备了NOx传感器。采用计时电流法(chronoamperometry)和电化学阻抗法(EIS)研究了Pt/YSZ泵氧电极对O2和NO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氧气浓度基本不影响电极活化能,在相同测试温度下,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泵电流呈直线增加,界面电阻降低;氧气浓度一定时,泵电流与测试温度呈指数关系。特定测试温度下,随着NO浓度增加,泵电流呈指数增长趋势,而界面电阻逐步降低。

    2013年01期 v.32;No.251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2 ]
  • Cr_2O_3-LSFNiO双敏感电极NO_x传感器响应特性研究

    覃剑;周丽红;李向东;彭周;肖建中;

    以Cr2O3和(La0.8Sr0.2)2FeNiO6-δ(LsFNiO)为敏感电极材料,经1 200℃烧结制备出了一种具有双敏感电极结构的NOx传感器,并对其气体敏感性进行了测试,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两敏感电极的电势关于NOx浓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两敏感电极的电势均随着N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N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Cr2O3和LsFNiO电极对NO的敏感性分别为–12.198 mV/decade和–16.477 mV/decade,对NO2的敏感性分别为37.083 mV/decade和14.005 mV/decade。两敏感电极的电势与NOx气体浓度的对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2013年01期 v.32;No.251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聚苯胺/BaCe_(0.9)Gd_(0.1)O_(3-δ)材料的制备、表征与氨敏性能研究

    刘慧;刘瑞泉;

    利用化学氧化法制备的聚苯胺(PANI)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BaCe0.9Gd0.1O3-δ(BCG)粉体,采用直接分散法制备了PANI/BCG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和TEM对所制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且利用气敏元件测试系统研究了PANI/BCG复合材料的氨敏性能。结果发现,BCG粒子在PANI中分散性良好,PANI/BCG复合材料在室温下对氨气表现出良好的气敏性,对体积分数100×10–6的氨气的灵敏度达到20,并且选择性好,性能稳定,适于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对氨气进行检测。

    2013年01期 v.32;No.25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4 ]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元件的氨敏性能研究

    詹爽;李冬梅;梁圣法;陈鑫;李霞;

    采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C)作为敏感膜材料,以聚酰亚胺(PI)薄膜为柔性衬底制备了气敏元件,利用能谱分析(EDX)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DDAC敏感膜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检测元件电阻随氨气浓度的变化对元件的氨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该元件对体积分数为200×10–6的氨气的响应灵敏度为82%,且具有较好的响应-恢复特性,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68 s和63 s。

    2013年01期 v.32;No.251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一种双频左/右旋圆极化可重构环形缝隙微带天线

    杜哲;杨雪霞;龚波;王业清;

    设计了一种频率比为1.9的双频左/右旋圆极化可重构环形缝隙微带天线,其在高频段和低频段分别工作于线极化和圆极化状态。在该天线中,环形缝隙和相互正交的四个缝隙臂将接地面分为五部分,缝隙臂上跨接两对PIN二极管开关和隔直电容。通过二极管开关的控制,天线在低频频率上可实现左/右旋圆极化的切换,在高频频率上则可保持其线极化性能不变。实验结果表明,天线在1.6 GHz的低频段上具有12.5%的3 dB轴比带宽,在3.06 GHz的高频段上其–10 dB阻抗绝对带宽为100 MHz,成线极化状态,辐射方向图近似不变。

    2013年01期 v.32;No.25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19 ]
  • 箭形共面波导超宽带天线的设计

    赵庆平;李素文;朱亮;

    利用单极子结构和共面波导特性设计了一种小型化超宽带箭形单极子天线。该天线带宽达到3.9~10.9GHz。使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12对天线进行仿真并进行优化,得到回波损耗、电压驻波比,增益等参数,其中回波损耗在3.9~10.9 GHz小于–10 dB,电压驻波比小于2。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符合设计要求,在整个带宽频率范围内具有较稳定的增益和辐射方向性,其可广泛应用于商业超宽带无线通信领域中。

    2013年01期 v.32;No.25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5 ]
  • MLCC在平板电源中的断裂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王磊;

    为了解决平板电源制备过程中所用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开裂问题,通过DPA(Destructive Physical Analysis)方法分析了MLCC在平板电源中的开裂模式。结果表明,主要开裂模式为弯曲开裂。通过将MLCC的材质由X7R调整为NPO,尺寸由1206改为0805,同时增加PCB板厚度并规范SMT安装方式,调整焊接工艺以及使用规范的成品检验方式等措施,可解决或者改善平板电源用MLCC的断裂现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2013年01期 v.32;No.251 42-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2 ]
  • 一种基于叉指电极结构的新型三维电容

    徐文彬;

    针对电容发展所面临的电容密度、绝缘强度和高频特性等方面问题,利用兼具横向、纵向电通量的叉指电极结构提出一种新型三维电容。电容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设计结构能将电容最高击穿电压增大到40V,最高工作频率提升到10 GHz以上,电容值可调范围比平面电容扩大了2~3倍,有助于解决电容发展中面临的相关问题。

    2013年01期 v.32;No.251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7 ]
  • 非晶硅薄膜的YAG激光晶化工艺研究

    王强;张竹青;花国然;张华;李志锋;

    应用YAG激光器在不同工艺条件(激光脉冲频率及脉宽)下对非晶硅薄膜进行了微晶化处理。采用XRD和AFM对所制薄膜的物相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激光脉冲占空比对非晶硅薄膜晶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硅薄膜在不同激光脉冲占空比情况下的结晶变化趋势均为多晶硅衬底表层先非晶化,后与非晶硅薄膜一起结晶,而利于其结晶的最佳占空比为1/25。已晶化硅薄膜的晶粒尺寸随占空比的增加先变大后变小。

    2013年01期 v.32;No.251 48-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
  • Al含量对Ho-Co合金吸波性能的影响

    何崇康;潘顺康;刘星;徐小三;

    通过高温电弧合金熔炼技术制备了Ho2Co17–xAlx(x=0,0.4,0.8,1.2,1.6)合金微粉,采用XRD和SEM分析了所制合金微粉的组成相和微结构,使用网络矢量分析仪研究了其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其所制样品均由Ho2Co17相组成;在吸波涂层厚度d=1.5 mm时,随x的增大,Ho2Co17–xAlx合金微粉的反射率最小值从–11.4 dB(x=0)降低到–49.8 dB(x=1.6)。同时,Al的添加会使Ho2Co17的吸收峰向高频移动,吸收峰频率从7.28 GHz(x=0)升高到14.32 GHz(x=1.6)。

    2013年01期 v.32;No.251 51-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航空国产新研电子元器件应用瓶颈研究

    王香芬;高成;付桂翠;黄姣英;

    针对目前国产新研电子元器件在航空型号中研多用少的问题,从立项需求、设计、工艺、检测覆盖率、参数体系、研制进度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国产新研电子元器件在航空型号中应用的制约因素,研究了航空国产新研电子元器件的应用瓶颈,进而提出航空国产新研电子元器件的应用验证及国产化替代思路,这对促进国产新研电子元器件的自主可控,逐步完善航空型号用国产新研电子元器件应用体系具有指导作用。

    2013年01期 v.32;No.251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00 ]
  • Sn-Cu系无松香无卤免清洗助焊剂研制

    高汉;杨欢;黄德欢;

    将低沸点与高沸点的有机酸进行复配,添加沸点接近波峰焊温度的混合溶剂及其他添加剂,得到了一种用于Sn-Cu系波峰焊无铅焊锡的助焊剂。测试结果表明:当丁二酸、衣康酸、己二酸、三异丙醇胺的质量比为4∶2∶3∶1,有机酸活化剂质量分数为5%,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15%,成膜剂质量分数为0.50%,有机溶剂质量分数为15%,余量为去离子水时,助焊剂溶液的pH值约为4,钎料焊后的铺展率接近于77%,焊点饱满光亮,对铜板腐蚀性小,焊后无残留,绝缘性良好。

    2013年01期 v.32;No.251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7 ]
  • 半桥驱动芯片中LDMOS的设计仿真

    付云莹;张国俊;

    借助工艺和器件仿真软件,对一种用于功率MOSFET和IGBT栅极驱动的半桥驱动芯片中的横向高压功率器件LDMOS进行了设计与仿真。该器件采用了双RESURF技术及双层浮空场板结构,通过对双层浮空场板层之间的距离以及双RESURF结构的ptop层的长度和浓度的优化设计,利用传统的Bi-CMOS工艺获得击穿电压689V和比导通电阻273×10–3.cm2的LDMOS。

    2013年01期 v.32;No.251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高Q值平面螺旋电感的多电流路径结构设计

    李司中;张继华;杨传仁;陈宏伟;赵强;

    通过将平面螺旋电感器中的单股宽导线分成并联的多条细导线而在电感中形成多电流路径结构,可以降低电感的高频损耗并提高其品质因数(Q值)。利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具有多电流路径结构的螺旋电感进行了设计与优化。结果表明,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了多电流路径结构的平面螺旋电感的Q值提高了80%以上,这为高Q值小型平面螺旋电感的研制提供了思路。

    2013年01期 v.32;No.251 68-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7 ]

综合信息

  • 综合信息

    <正>山东同方鲁颖电子有限公司一项目顺利通过山东省发改委验收2012年11月23日,山东省发改委组织对山东同方鲁颖电子有限公司承担的"新型微波介质陶瓷天线及材料的产业化项目"进行验收。山东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左敏,临沂市发改委副主任徐仲圣、沂南县发改局局长杨玉环等领导同志出席了验收会议。

    2013年01期 v.32;No.251 18+26+30+41+63+67+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可靠性

  • 热冲击应力对非硅MEMS器件可靠性的影响

    刘加凯;齐杏林;

    以非硅MEMS器件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非硅MEMS器件基本结构的热-机械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加载–60~+150℃的热冲击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热冲击应力导致结构层间由于热膨胀系数失配而产生应力,其中铜层与铬层界面间应力最大,且主要表现为x方向的剪切应力,其随温度循环在–75.6 MPa至125.3MPa之间转换,因此该界面间最易发生疲劳失效,导致结构分层。在此基础上,对某非硅MEMS惯性开关开展了热冲击试验和随机振动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找到了非硅MEMS器件的主要失效模式。

    2013年01期 v.32;No.251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综述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改性研究进展

    梁科;朱聪;熊杰;秦文峰;

    锂离子充电电池(LIBs)在汽车和移动通信设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途,成为最近的研究热点。尖晶石Li4Ti5O12因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优异的可逆性、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锂离子迁移率,已经成为了一种很有前途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别从掺杂改性、表面改性和纳米结构等几个方面综述了Li4Ti5O12的改性研究进展。

    2013年01期 v.32;No.251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4 ]
  • MBi_4Ti_4O_(15)基陶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黄新友;童晓峰;徐国强;梁婉婷;唐豪;

    铋层状结构无铅铁电陶瓷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较高的居里温度,在铁电存储以及高温压电器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MBi4Ti4O15基铋层状陶瓷的结构特点,综述了微量元素掺杂、粉体制备方法和晶粒定向技术对该陶瓷铁电压电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MBi4Ti4O15基铋层状无铅铁电陶瓷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3年01期 v.32;No.251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9 ]

  • 《电子元件与材料》征稿简则

    <正>《电子元件与材料》是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和国营715厂共同主办的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报道国、内外有关电子陶瓷及器件、新型阻容元件、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混合微电子及组装技术、磁性材料及器件、薄膜技术、电子封装及相关电子材料等领域,

    2013年01期 v.32;No.251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