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 名:
电子元件与材料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主 办
国营第715厂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刊 期:月刊
出版地: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刊 号:

ISSN 1001-2028
CN 51-1241/TN
邮发代号:62—36
本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化学文摘(美)
SA科学文摘(英)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EBSCO学术数据库(美)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20)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研究与试制

  • 不同含锰化合物掺杂对BST-MgO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史霄;汪小红;吕文中;

    采用普通固相反应法制备了0.45Ba0.55Sr0.45TiO3-0.55MgO-Mn(NO3)2/MnCO3(简称BST-MgO)陶瓷,通过XRD和SEM研究了不同形态含锰化合物(固态MnCO3及液态Mn(NO3)2)掺杂对所制BST-MgO陶瓷致密化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态Mn(NO3)2掺杂可以增加锰离子进入BST晶格的几率,同时抑制镁离子进入BST晶格,提高BST-MgO陶瓷的致密度,降低介质损耗,获得较高的综合性能:10 kHz下r=116,tan=0.003 8,可调率(Tu)为19.64%,优值K=51.68;3 GHz时Q.f值达788 GHz。

    2012年04期 v.31;No.242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9 ]
  • CuO掺杂对BaZn_2Ti_4O_(11)陶瓷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李俊杰;何茗;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uO掺杂的BaZn2Ti4O11陶瓷,研究了所制陶瓷的物相、微观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结果表明,CuO既可以在晶界处形成低共熔体,导致液相烧结,降低烧结温度40℃,又可使部分Cu2+进入晶格取代了部分Zn2+,增加Q.f值。掺杂质量分数0.5%的CuO在1 160℃烧结2 h所制得BaZn2Ti4O11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较佳:相对介电常数εr=29.4,Q.f=50 500 GHz,频率温度系数τf=–35.6×10–6/℃。

    2012年04期 v.31;No.242 4-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CaTiO_3:Zn纳米粉体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黄万群;张启龙;杨辉;申乾宏;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TiO3∶Zn纳米粉体,研究了所制粉体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所制粉体粒径约50 nm,主晶相为CaTiO3,Zn以Zn2TiO4形式存在于晶相中。1 150℃下烧结所得CaTiO3∶Zn纳米粉体性能较优:比固相法的烧结温度降低约250℃,相对介电常数εr=155,品质因数Q.f提高至6 633 GHz。

    2012年04期 v.31;No.242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MnO_2掺杂ZnPrCoCrO基压敏陶瓷制备

    赵鸣;石钰;王志龙;杨乐;申鹏;

    采用传统氧化物陶瓷工艺制备了掺杂MnO2(摩尔分数0~1.5%)的ZnO-Pr6O11-Co2O3-Cr2O3(ZnPrCoCrO)基压敏陶瓷。利用XRD、SEM及I-V特性测试等表征了所制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电学特性。结果表明:1 350℃下烧结1 h所制掺杂0.5%MnO2的ZnPrCoCrO陶瓷具有最佳的高压压敏性能:相对密度为99%、非线性系数为110、压敏电压强度为2 840 V/mm、漏电流密度为11.4×10–6A/cm2。

    2012年04期 v.31;No.242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1 ]
  • ZnO压敏陶瓷的PVA系水基流延成型工艺及其性能

    万帅;吕文中;付振晓;王晓川;

    采用聚乙烯醇(PVA)系水基流延成型工艺制备了ZnO压敏陶瓷的水基流延膜。用粒度分析、粘度测量和动态机械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组分对水基流延浆料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水基流延膜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浆料质量比(陶瓷粉体:去离子水:分散剂:粘结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100:84.6:1:6:5.4:3时,所制水基流延膜无缺陷且微观结构均匀;另外,该流延膜经900℃烧结后具有良好的电性能:电压梯度E1mA=112.4 V/mm,非线性系数=34.6,漏电流密度JL=0.5×10–6A/cm2。

    2012年04期 v.31;No.242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7 ]
  • 水溶性聚苯胺/SmBaCuMO_(5+δ)(M=Cu,Zn)材料的制备与氨敏性能研究

    王立丽;刘瑞泉;

    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水溶性聚苯胺(PANI),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mBaCuMO5+δ(M=Cu,Zn;SBCM)粉体,用微粒填充法制备了PANI/SBCM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XRD、TEM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了PANI/SBCM元件的氨敏性能。结果表明,PANI/SBCM元件在室温下对NH3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同条件下PANI/SmBaCuCuO5+δ(SBCC)元件的氨敏性能优于PANI/SmBaCuZnO5+δ(SBCZ)元件。室温条件下,PANI/SBCC元件对体积分数为100×10–6的NH3的最大灵敏度为7.29,具有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且性能稳定。

    2012年04期 v.31;No.242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 高压电极铝箔腐蚀孔洞模型的探讨

    罗向军;班朝磊;

    利用SEM、TEM观测了高压腐蚀铝箔表面和横截面的形貌,介绍了3种高压电极铝箔的腐蚀孔洞模型:圆孔、方孔、条状凹槽;通过对当前市场上国内、日本的高压高比容电极箔腐蚀孔洞的实际形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具有实际意义的理想腐蚀孔洞应当具有介于条状凹槽和圆孔之间的形状;通过改进电蚀技术来提高高压电子铝箔的比电容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在电蚀过程中抑制簇状并孔发生并促进线状并孔发生以使得腐蚀孔洞呈现条状沟槽形状是今后高压电极箔制造技术的改进与发展方向之一。

    2012年04期 v.31;No.24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2 ]
  • 一种新型结构功率线绕电阻器的研制与分析

    张晓年;

    采用特殊的定位工装,改进生产工艺实现了RXGT新型线绕电阻器的研制,并通过优选合金线和严格要求合金线成分来提高电阻器的稳定性,同时结合线绕电阻器本身的性能对高频原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定位工装能够提高产品的批量生产效率,优选合金线能够提高产品阻值的稳定性,改进生产工艺则可以提高产品电感量的指标要求。

    2012年04期 v.31;No.242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4 ]
  • 助烧剂Bi_2O_3对叠层片式电感器性能及外观的影响

    李建辉;樊应县;高永毅;许杨生;肖倩;

    采用EDX、SEM等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生产,研究了助烧剂Bi2O3添加量对低温共烧叠层片式铁氧体电感器(MLCI)性能和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w(Bi2O3)为3%时,MLCI的质量最好。w(Bi2O3)为1%时,MLCI的烧结收缩率偏大,电感量和品质因数偏低;w(Bi2O3)为5%时,MLCI的品质因数偏低,直流电阻偏高,内电极银严重扩散,且表面出现金属斑点。

    2012年04期 v.31;No.242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
  • 一种频带展宽的小型化左手偶极子天线的设计

    曹卫平;郑斯萍;李思敏;高喜;

    左手传输线加载偶极子(简称左手偶极子)可以有效实现天线的小型化,但是这种天线通常带宽窄、效率低。通过采用一种渐变的梯形网络结构代替传统的非渐变的结构形式来改善天线的阻抗特性,设计了四单元的左手偶极子天线,进而拓展了天线的带宽,天线总长度为0.2。仿真和实物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同时工作在–1阶和–3阶谐振模式,|S11|≤–10 dB的阻抗带宽达到6.5%,在工作频段内(571~610 MHz),天线的增益不小于–4.25 dBi,效率大于25%。

    2012年04期 v.31;No.242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7 ]
  • 添加剂对CBS系LTCC基板的匹配性能的影响

    钱俊岑;周洪庆;吴路燕;

    采用水淬法制备了CaO-B2O3-SiO2(CBS)玻璃,研究了MgO替代Na2O、K2O掺杂对所制CBS玻璃的烧结性能、介电性能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的替代掺杂使CBS玻璃的软化温度提高,黏度活化能增大,银离子扩散能力减弱,并使CBS玻璃与银电极匹配共烧发黄的现象得到改善。含有0.2%MgO和0.1%Na2O(质量分数)并于850℃烧结制备的CBS玻璃性能较佳:密度为2.45 g/cm3,1MHz频率下εr为5.98,tanδ为5×10–4,线膨胀系数为10.1×10–6/℃。

    2012年04期 v.31;No.242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 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对ZnO-B_2O_3-SiO_2玻璃的改性研究

    李浩业;王东;陈培;

    采用高温熔融和过渡金属氧化物掺杂的方法,制备了掺杂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Sb2O3、TiO2、CeO2、MnO2)的ZnO-B2O3-SiO2无铅玻璃。研究了所制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后,ZnO-B2O3-SiO2玻璃的结构和封接性能得到较大改善,玻璃的耐水性提高1.5~2.0倍,线膨胀系数从60×10–7/℃降至40×10–7/℃。

    2012年04期 v.31;No.242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8 ]
  • DM308玻璃对改善Pyrex玻璃在可伐合金表面开裂的影响

    罗大为;李雪;沈卓身;

    研究了在可伐合金与Pyrex玻璃之间引入DM308玻璃层对改善Pyrex玻璃在可伐合金表面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涂覆的方法可以引入约200μm厚的DM308玻璃,而采用加热玻坯的方法可以引入较厚(2 mm)的DM308玻璃。在Pyrex玻璃和可伐合金之间引入DM308玻璃过渡层可以解决Pyrex玻璃开裂的问题,但是引入的DM308玻璃需要一定的厚度(约2 mm),而且在950℃下的热处理时间不得超过30 min。

    2012年04期 v.31;No.242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6 ]
  • 锐钛矿型TiO_2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李勇;艾凡荣;闫洪;

    采用改进的sol-gel法及浸渍–提拉工艺在低温条件下制备了纳米TiO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及紫外–可见光光谱仪(UV-Vis)对所制TiO2薄膜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光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紫外光照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方法考察了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低温制备的纳米TiO2薄膜为锐钛矿结构,表面均匀致密,且对紫外光表现出较强的吸收特性。在紫外光照射48 h后,该TiO2薄膜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为67.4%。

    2012年04期 v.31;No.24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 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制备LiNi_(0.5)Mn_(1.5)O_4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陈万超;吴瑞峰;王前进;张丽伟;王新昌;

    采用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用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借用XRD、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超声辅助对LiNi0.5Mn1.5O4的微观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能够消除LixNi1–xO杂相,获得粒径更为均匀的纯相尖晶石结构的LiNi0.5Mn1.5O4。超声辅助能够提高LiNi0.5Mn1.5O4的电化学性能,在2C倍率下放电20次循环后未超声和超声辅助样品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5.05%和97.42%。

    2012年04期 v.31;No.24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9 ]
  • 碳纳米管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中的应用研究

    姜锐;吴孟强;陈黎;张树人;

    以碳纳米管及Supper-p/KS-6作为正极导电剂分别制作了锂离子电池。利用SEM研究了电池电极的显微结构,并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Supper-p/KS-6导电剂相比,碳纳米管导电剂有效降低了电池内阻,显著提高了电池在大倍率情况下的性能,并改善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内阻从120 m降到了100 m,10.0C(C为放电倍率)及15.0C时的放电容量分别为0.5C时的90.4%和80.7%,5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89.0%。

    2012年04期 v.31;No.24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5 ]
  • 阴极材料对有机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木丽萍;谢勇;段卓琪;郑晓虹;

    分别用Al、LiF/Al和Ca/Al制备了三种不同阴极材料的体相异质结有机太阳电池。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了不同阴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在10–1W/cm2辐照度的光照下,开路电压分别为0.419 3,0.565 0和0.591 1 V,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1.17%、2.06%和1.91%;采用LiF/Al层状阴极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功函数愈低的材料做阴极,有机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也愈高。

    2012年04期 v.31;No.242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9 ]
  • 扩散温度和时间对晶体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王丽;陈阿青;王晓忠;乐栋贤;梅建滨;

    研究了薄层方块电阻对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填充因子(FF)和转换效率(η)的影响。通过控制扩散温度和时间制备了具有不同薄层方块电阻的单晶硅太阳电池。结果表明:当扩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63℃和1 050 s时,电池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其平均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分别为0.64 V,5.58 A,0.755和17.3%。

    2012年04期 v.31;No.242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4 ]

综合信息

  • 电动车锂电池组技术标准在天津联合修订

    <正>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于2011年12月8日启动的联合修订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组技术标准和安全测试规范,有30余家国内锂电企业和天津电动车整车企业积极

    2012年04期 v.31;No.242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日本研发出锂电池新材料 教授称潜力令人惊讶

    赵文杰;

    <正>日本筑波大学教授守友浩近期研发出了一种高效能的锂电池新材料,其研究成果近日已在应用物理学会的杂志上发表。与现有的最好材料相比,新材料的充电放电效能提升了8倍。新材料是由铁、猛、碳、氮等构成的深蓝化合物,晶体间隔呈0.5纳米的攀登架型结构。间隔有约5个

    2012年04期 v.31;No.24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2 ]
  • 日本产、学联合组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合作组织

    <正>据《日刊工业新闻》2012年2月24日报道,2月23日东京大学与JX日矿日石能源(中国名:新日石)、索尼、东丽和爱信精机四家企业联合,正式组建研发合作组织,共同开发轻型、价廉的新一代有机太阳能电池。合作组织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染料敏化攻关,然后开展扩大应用范围、无偿提供试制品等普及活动。初步

    2012年04期 v.31;No.242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863”计划“新型太阳电池中试及前沿技术研究”主题项目启动

    <正>近日,由超日太阳、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863"计划"新型太阳电池中试及前沿技术研究"主题项目启动会议在上海西郊宾馆召开。由超日太阳参与并承担中试及产业化的"MW级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课题项

    2012年04期 v.31;No.242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模拟显示石墨烯“近亲”Graphyne具有独特电性能

    <正>在一片石墨烯的研究热潮中,新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一种被称为Graphyne的材料可能同样会令人印象深刻。这种材料属于石墨烯的"近亲",二者的不同只在于原子键的类型。石墨烯原子之间为双键连接,Graphyne则存在三键连接,这让Graphyne呈现出不同的几何结构。迄今为止这种材料只被很少量地制造出

    2012年04期 v.31;No.242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综述

  • 多气隙电阻板室用电极板材料研究现状

    于晓杰;王咏丽;刘佳;甄西合;

    多气隙电阻板室(MRPC)是一种新型气体探测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具有良好的时间分辨率和探测效率。介绍了MRP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电极板材料表面粗糙度、体积电阻率和耐酸性等性能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半导体玻璃和陶瓷材料在高计数率MRPC中的应用,介绍了北京玻璃研究院用半导体玻璃制作的MRPC束流测试结果。最后指出了高计数率MRPC用电极板材料的研究方向。

    2012年04期 v.31;No.242 66-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 ]
  • 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关磊;

    综述了石墨烯的分类、重要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弧放电法和剥离法等,以及其在电子器件、电容器、场发射、复合材料和储能等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石墨烯真正走向应用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评述了石墨烯纳米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2012年04期 v.31;No.242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9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