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洋;赵麒植;唐斌;张树人;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Zn,Mg)TiO3(ZMT)微波介质陶瓷,研究分别添加CaTiO3和BaLiBSi对ZMT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TiO3和BaLiBSi均能调节ZMT陶瓷的温度系数τε值;BaLiBSi能有效降低ZMT陶瓷的烧结温度,抑制Zn2TiO4相的产生,提高所制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当添加质量分数10%的CaTiO3时,950℃烧结的(Zn1.06Mg0.12)TiO3陶瓷的τε值接近零:–6×10–6/℃。加入质量分数1.2%的BaLiBSi时,900℃烧结的(Zn1.13Mg0.048)Ti1.29O3陶瓷具有最佳的微波介电性能:εr≈24.8,Q.f=10 898 GHz,τε=17×10–6/℃。
2012年02期 v.31;No.24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李化凯;吕文中;雷文;王允祺;
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H3BO3掺杂的Li2ZnTi3O8陶瓷。研究了H3BO3掺杂量对所制Li2ZnTi3O8陶瓷的烧结特性、相成分、微观结构以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3BO3对于所制陶瓷相成分没有影响,仅为单一的Li2ZnTi3O8相;H3BO3能够将Li2ZnTi3O8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200℃左右,同时没有显著损害该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当H3BO3掺杂量为质量分数2.0%时,950℃烧结的Li2ZnTi3O8陶瓷微波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εr=25.99,Q.f=54 926GHz,τf=-12.17×10–6/℃。
2012年02期 v.31;No.24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1 ] - 王婳懿;乔凤斌;
采用固相法、非匀相沉淀法、喷雾干燥法三种不同方法,对掺杂Nd、Y、Mn的BaTiO3表面包裹Al2O3,研究了包裹A12O3对BaTiO3基陶瓷的微观形貌、介电常数、介电非线性、容温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包裹A12O3的BaTiO3基陶瓷性能较优:所制陶瓷粒径为0.6μm,绝缘电阻率达到1011.cm,介电常数变化率为21.5%,容温变化率为58.3%。
2012年02期 v.31;No.240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9 ] - 潘彬;丁士文;邓睿君;王令;张红媛;
采用液相掺杂及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掺杂BaTiO3纳米晶体,然后经烧结制得了Bi掺杂BaTiO3基PTC陶瓷。分析了所制Bi掺杂BaTiO3晶体的物相、晶粒大小及微结构,研究了烧结条件对所制PTC陶瓷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i掺杂BaTiO3晶体在常温下为立方晶系,颗粒基本呈球形且大小均匀,粒径约为60 nm;在烧结温度为1 330℃、保温时间为20 min条件下所制PTC陶瓷性能最佳:室温电阻为26.29,升阻比为3.585×104。
2012年02期 v.31;No.240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7 ] - 郑杨;王晓昳;肖建中;夏风;
为了在低于1400℃的烧结温度下获得相对密度高于95%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陶瓷,将粒径不同的YSZ粉体球磨混合成双粒径组分粉体,采用流延成型工艺制得生坯并分别在1 350,1 400,1 450℃下进行烧结。研究了双粒径粉体的组分对所制YSZ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细粉组成的双粒径粉体试样烧结密度较之单一原料粉体有所提高,微米级(中径1.46μm)粉体与造粒后的纳米级(中径90 nm)粉体进行级配(质量比7∶3)后在1 350℃烧结所制的YSZ陶瓷相对密度达到97%。
2012年02期 v.31;No.240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0 ] - 周贞;吴翔;简家文;
采用氧化铝作支撑材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该传感器经由氧化铝粉和8YSZ粉分别压片并烧结成瓷,再经厚膜丝网印刷及叠压共烧制成。在温度为973 K(700℃)、氧体积分数为1.4%~14%条件下,对该传感器的气敏特性和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上述氧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电流平台特性,且极限电流与氧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气体在该传感器中的扩散为Knudsen扩散;该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在8 s以内且呈现较好的重复性,长时间工作性能较稳定。
2012年02期 v.31;No.240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9 ] - 张凯;吴菊英;黄渝鸿;梅军;
以高导电纳米碳黑为导电填料,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材,制备出了硅橡胶压阻材料,并对其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碳黑用量对硅橡胶压阻材料电性能、压缩应力松弛性能以及电阻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黑用量对硅橡胶压阻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当碳黑用量为质量分数14%~16%时,所制得的硅橡胶压阻材料性能优良,在反复加载20次的过程中,其压阻曲线的重复性很好,这为其下一步的器件化提供了可能。
2012年02期 v.31;No.240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5 ] - 刘宗洁;鲁玉明;范峰;刘志勇;蔡传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双轴织构的Ni95W5(Ni-5W)合金基底上外延生长了LaMnO3(LMO)薄膜作为涂层导体缓冲层,研究了沉积温度对LMO薄膜生长织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温度对LMO薄膜的表面形貌有一定的影响;在沉积温度为650℃时,LMO薄膜具有良好的(00l)取向,薄膜表面平整均匀,光滑致密,其均方根粗糙度在2 nm以下;而且,在此LMO缓冲层上外延生长的YBa2Cu3O7–δ超导层具有良好的双轴织构,超导转变温度Tc为92 K,转变宽度小于1 K,临界电流密度Jc为5.3×105A/cm2(77 K,自场)。
2012年02期 v.31;No.240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4 ] - 谌贵辉;何云;彭斌;蒋洪川;张万里;
采用丝网印刷方法来制备钡铁氧体(BaFe12O19)厚膜,研究了轧制时间和取向磁场强度对BaFe12O19厚膜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轧制时间的增加,所制BaFe12O19厚膜样品表面的气孔数量和大小都逐渐减小,且剩磁比和矫顽力均逐渐增加;随着取向磁场强度的增加,厚膜样品中晶粒的分布具有各向异性,且剩磁比和矫顽力均随取向磁场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2012年02期 v.31;No.240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阮凯斌;刘银春;吴义炳;吕灵燕;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掺碳氧化铟(In2O3:C)薄膜,溅射过程分别在衬底温度为室温和550℃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测试所制In2O3:C薄膜的XRD谱和磁化曲线,研究了In2O3:C薄膜的结构和铁磁性能,并探讨了其铁磁性的起源。结果显示,随着含碳量的增加,In2O3:C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此外,氧空位缺陷浓度高的样品其铁磁性也更强,这表明氧空位缺陷与In2O3:C薄膜的铁磁性起源有直接的关系。
2012年02期 v.31;No.240 33-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李海龙;张敏刚;宫长伟;陈峰华;
为了制备高性能的粘结磁体,改善有机粘结剂粘结磁体的不足,采用粘结的方法使用金属Sn作为粘结钕铁硼磁体的粘结剂,通过温压设备进行双向模压成型制备磁体,讨论了温压压力对粘结钕铁硼磁体的磁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温压压力达到1 400 MPa时,磁体具有较佳性能:磁体密度ρ为6.492 g/cm3,剩磁Br为0.789 T,内禀矫顽力Hcj为719 kA/m,最大磁能积(BH)m为110.9 kJ/m3,抗压强度fc为81.5 MPa。
2012年02期 v.31;No.240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4 ] - 胡永栓;杨小健;何为;
研制了一种高导电性油墨。首先,分别以乙二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为还原剂,还原硝酸银溶液得到纳米银棒和纳米银球形颗粒。用纳米银棒和纳米银球形颗粒混合银粉、双酚A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丁酮等其他助剂配制导电油墨。研究了不同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对所制油墨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固化20 min该油墨印刷的导电图形具有很致密的表面结构和丰富的三维导电网络,其体积电阻率达3.6 10–6.cm。
2012年02期 v.31;No.24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9 ] - 崔海坡;程恩清;
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结构参数下PBGA焊点的随机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随机振动载荷作用下,PBGA封装焊点的最大应力位于焊点阵列的拐角处,而且在靠近PCB板的一侧;焊点的最大应力值与焊点高度成正比,与焊点直径和焊点间距成反比;当焊点直径为0.66 mm、高度为0.6 mm、间距为1.27 mm时,焊点的最大应力达到最大值842.4 MPa。
2012年02期 v.31;No.240 44-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1 ] - 吴中伟;雷永平;林健;郭福;符寒光;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雾化工艺参数对SnAgCu系无铅钎料粉体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熔化炉炉腔内氮气压力为1.2 MPa、液态钎料出口温度为340℃、雾化室氮气进风量为2.1 m3/min、超声雾化头振幅为7.5μm时,SnAgCu系无铅钎料的出粉率可达65.6 kg/h,且获得粉体粒径不大于75μm的粉体质量分数为94%,粉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保持在64×10–6以下,炉内氮气的压力对粉体的出粉率和粒径分布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2012年02期 v.31;No.240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5 ] - 花健;朱丽慧;黄清伟;刘庆峰;
研究了司班-85、三乙醇胺和大豆卵磷脂三种不同分散剂对玻璃粉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黏度实验比较了三者对玻璃粉的降黏效果。发现在剪切速率68.1 s–1下,司班-85、三乙醇胺和大豆卵磷脂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质量分数2.5%,1.0%和0.5%,此时分散后的玻璃粉由初始黏度2.23 Pa.s分别下降到了0.98,1.51和0.13 Pa.s;沉降实验表明,大豆卵磷脂稳定性最好,司班-85次之,而三乙醇胺最差;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表明大豆卵磷脂分散玻璃粉效果最佳。
2012年02期 v.31;No.24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2 ] - 宁青菊;王邦卿;王秀峰;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Ca10(Si2O7)3Cl2∶Eu3+荧光粉,并研究了该荧光粉的微观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显示:Eu3+掺杂Ca10(Si2O7)3Cl2荧光粉属于单斜晶系,颗粒呈现近球体和长方体形状,粒径介于400~500 nm。在395 nm近紫外光激发下,该荧光粉呈红色发射,并有5个分别位于582,594,615,654和705 nm的主发射峰,分别对应于Eu3+的5D0→7F0、7F1、7F2、7F3和7F4特征跃迁。该荧光粉的激发光谱覆盖了320~480 nm这段波长范围,主激发峰位于395 nm。另外,该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Eu3+掺杂量的提高而增强。
2012年02期 v.31;No.24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