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 名:
电子元件与材料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主 办
国营第715厂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刊 期:月刊
出版地: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刊 号:

ISSN 1001-2028
CN 51-1241/TN
邮发代号:62—36
本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化学文摘(美)
SA科学文摘(英)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EBSCO学术数据库(美)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20)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研究与试制

  • CuO对(Ni_(1/3)Nb_(2/3))_(0.7)Ti_(0.3)O_2微波陶瓷低温烧结性能的影响

    张岭;姜胜林;郭立;黄浩;张光祖;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作(Ni1/3Nb2/3)0.7Ti0.3O2微波陶瓷,研究了CuO掺杂对所制陶瓷低温烧结性能、微观结构、相构成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少量的CuO就能显著降低(Ni1/3Nb2/3)0.7Ti0.3O2陶瓷的烧结温度,且能改善陶瓷τf。当CuO掺杂量(质量分数)为1.0%时,(Ni1/3Nb2/3)0.7Ti0.3O2在950℃烧结,显示出良好的微波介电性能:εr=67.65,Q·f=3708GHz,τf=14.3×10-6/℃。

    2011年01期 v.30;No.22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2 ]
  • sol-gel法制备氧化锌铝陶瓷靶材及其性能研究

    刘磊;张勤勇;陈建文;金应荣;王鹏飞;

    为提高常压烧结法制备的掺铝氧化锌(AZO)靶材性能,以sol-gel法制备的Al-ZnO复合纳米粉末为原料,对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湿法球磨对生坯的密度均匀性有利;随成型压力提高靶材致密度先升后降,电阻率呈相反趋势;增加烧结保温时间,晶粒尺寸变大,致密度与电阻率改善不明显;采用2MPa成型压力,在1250℃烧结1.0h,所得到的掺杂质量分数为2%的Al的ZnO靶材致密度达99.2%,电阻率约为2×10-2?·cm。

    2011年01期 v.30;No.227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5 ]
  • NH_4Cl对机械活化Al粉燃烧合成AlN的控制

    刘建平;张晖;

    添加NH4Cl到经由高能球磨制得的机械活化铝粉中后,铝粉在空气中于室温下即可发生自燃反应。本研究通过含有不同量NH4Cl的机械活化铝粉的自燃制得了Al2O3-AlN疏松粉末,并研究了NH4Cl添加量对燃烧产物成分和结构的控制。结果表明:NH4Cl不仅控制了产物的形貌,而且改变了铝粉的氮化机理。在NH4Cl添加量为3%~5%(质量分数)时,所得燃烧产物颗粒大小相对较均匀,并含有70%(质量分数)以上的AlN。

    2011年01期 v.30;No.227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4 ]
  • 金属离子掺杂纳米TiO_2薄膜光阳极的性能研究

    容齐坤;曾凡菊;李玲;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TiO2多孔薄膜,掺杂不同功函数的金属离子制备M-TiO2纳米薄膜电极,XRD、AFM、UV-Vis检测M-TiO2结构、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掺杂摩尔分数2%的金属离子没有改变TiO2的晶格结构,但其吸收峰在可见光区都发生明显的红移,禁带宽度降低,掺杂后的M-TiO2电极比没有掺杂的TiO2电极更适合做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特别是Mg-TiO2和Ni-TiO2电极的禁带宽度分别达到2.19eV和2.09eV,与非晶硅的禁带宽度1.70eV相近。

    2011年01期 v.30;No.22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0 ]
  • La_(0.7)Ca_(0.3)MnO_3多晶薄膜的sol-gel法制备及表征

    杨亮亮;殷明志;常亮亮;

    以La、Ca、Mn的无机盐替代相应的醇盐,以冰乙酸为溶剂,乙酰丙酮(AcAc)为螯合剂,采用sol-gel法在Si(110)衬底上制备了La0.7Ca0.3MnO3(LCMO)多晶薄膜,并用FTIR、XRD、SEM、EDS和TEM等分析手段对薄膜进行了表征,通过不同磁场下电阻-温度(R-T)曲线,研究了样品的输运性质及庞磁电阻(CMR)效应。结果表明:薄膜具有典型的立方钙钛矿晶体结构,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0nm且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R-T曲线有双峰出现,高温峰是伴随顺磁-铁磁(PM-FM)相变出现绝缘体-金属(I-M)相变而产生,低温峰是由多晶界面效应及隧穿效应产生;其磁阻MR在110K时约为-38.0%。

    2011年01期 v.30;No.227 17-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4 ]
  • 空气中烧结制备SrTiO_3基压敏电阻器的研究

    赵景畅;李娴;李龙土;

    通过掺杂La2O3,PbO和ZnO,在空气中烧结制备得到了SrTiO3基压敏电阻陶瓷。研究了掺杂剂对该种陶瓷相结构、形貌和电性能的影响,并对在氧化性气氛中制备SrTiO3基半导体陶瓷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压敏电阻具有高的相对介电常数(εr=(1.51~2.78)×104)和良好的非线性J-E特性(α=5.5~7.2)。在氧化性气氛中实现SrTiO3半导化的关键是PbO掺杂能在SrTiO3中形成活性点,从而促进稀土离子在烧结中取代A位产生施主缺陷。

    2011年01期 v.30;No.227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4 ]
  • La_(1-x)Sm_xFeO_3纳米粉体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张茹;赵玛;韩周祥;胡季帆;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La1-xSmxFeO3(x=0,0.1,0.2,0.3,0.5和0.7)系列纳米粉体,并对其微结构、电性能和酒敏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粉体为斜方钙钛矿结构,粉体的晶胞体积和晶粒尺寸均随Sm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除La0.3Sm0.7FeO3外,各元件的电阻随Sm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另外,x≥0.3的元件的激活能要大于x≤0.2的元件的激活能。在所有气敏元件中,La0.8Sm0.2FeO3元件对乙醇气体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

    2011年01期 v.30;No.227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5 ]
  • 微波辅助合成纳米WO_3/TiO_2复合材料及其气敏性能

    桂阳海;崔瑞立;牛连杰;田俊峰;

    为改善WO3基敏感材料的气敏性能,采用微波回流法一次性合成了纳米WO3/TiO2复合材料,并研究TiO2掺杂量对用其制备的气敏元件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气敏元件对体积分数为100×10-6的NOx、二甲苯、H2S和丙酮气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掺杂w(TiO2)为20%的元件,对H2S和NOx的灵敏度分别为31.18和695.84;掺杂w(TiO2)为30%的元件,对二甲苯和丙酮的灵敏度分别为39.19和35.69。

    2011年01期 v.30;No.227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3 ]
  • LiNi_(1/3)Co_(1/3)Mn_(1/3)O_2/AC混合超级电容器正负极容量配比研究

    吴明霞;曹小卫;安仲勋;杨恩东;华黎;

    采用1mol/L的LiBF4/AN(CH3CN)为电解液,对LiNi1/3Co1/3Mn1/3O2/AC体系混合超级电容器进行了电化学性能对比研究。通过优化正负极的容量配比,分别评价了对应的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性能、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结果表明,在正负极容量配比为4:1时,该体系超级电容器的比能量为11Wh/kg、比功率为5278W/kg,经2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2%,有望实现实用化。

    2011年01期 v.30;No.22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5 ]
  • 节能灯用铝电解电容器工作电解液配方研究

    胡拥军;秦卫卫;

    以十二双酸铵、对硝基苯甲酸、次亚磷酸和高分子添加剂PA四种组分为考察因素,采用单纯形法进行试验设计,研究了节能灯用铝电解电容器的工作电解液的配方。结果表明,当乙二醇质量分数(下同)为93%,癸二酸铵为4.14%,十二双酸铵为0.9%,对硝基苯甲酸为0.16%,次亚磷酸为0.2%,高分子添加剂为1.6%时,制备的铝电解电容器(400V,φ10mm×20mm)综合性能最佳:电容量为2247μF,损耗tanδ为3.64×10-2,漏电流为6.7μA,电解液电导率为2224×10-6S/cm,闪火电压为428V。

    2011年01期 v.30;No.22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5 ]
  • 叠层片式陶瓷电感器寄生电容的提取

    刘宁;戴春雷;

    寄生电容是叠层片式电感器的重要参数,对电感器的Q值和谐振频率影响很大。如何准确估计寄生电容的大小成为电感器设计的一个难题。采用AnsoftQ3D软件建立了叠层片式陶瓷电感器的3D静电场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各电极间的杂散电容,然后建立电感器的等效电容网络,列出节点电压方程并求解得到寄生电容。计算结果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瓷体介电常数、内部电极线宽、膜厚、端头宽度和立式电极结构等,是影响叠层片式陶瓷电感器寄生电容的因素。

    2011年01期 v.30;No.227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 BaTiO_3表面改性对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罗遂斌;于淑会;孙蓉;梁先文;杜如虚;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BaTiO3粉末进行了表面改性,以提高BaTiO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了钛酸钡颗粒的表面状态、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以及复合材料与铜箔间的结合力,探讨了表面改性影响复合材料电学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BaTiO3的表面改性有利于BaTiO3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与未改性BaTiO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相比,使用改性BaTiO3制备复合材料时,复合材料与铜箔之间的结合力提高了30%以上。

    2011年01期 v.30;No.227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12 ]
  • Pi型电感耦合LTCC滤波器的寄生感性耦合研究

    莫远楠;雷振亚;任沛阁;李平;王菲;

    对二阶Pi型电感耦合LTCC滤波器中各个元件的电容及电感寄生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寄生电感耦合分析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一个二阶Pi型电感耦合和一个二阶Pi型电容耦合LTCC带通滤波器,其中,电感耦合滤波器的设计指标为:中心频率2.45GHz,相对带宽32.65%,带内插入损耗2dB,回波损耗18dB;电容耦合滤波器的设计指标为:中心频率2.45GHz,带宽100MHz,带内衰减2dB,通带回波损耗15dB。利用HFSS软件对两个滤波器进行了建模及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电感耦合及电容耦合LTCC带通滤波器的尺寸分别为3.440mm×2.310mm×0.625mm和4.20mm×2.40mm×0.54mm。这表明在滤波器设计中对感性耦合加以适当利用是可行的。

    2011年01期 v.30;No.227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5 ]
  • 用于微波组件的LTCC Wilkinson功分器设计

    胡嵩松;刘颖力;张怀武;赵海;

    基于LTCC工艺,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微波组件的新型三维Wilkinson功分器,设计指标为:工作频带介于2.2~2.7GHz,插入损耗<0.5dB,隔离度>20dB,驻波比<1.30.使用HFSS软件为该功分器建立了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功分器在工作频带内的插入损耗<0.3dB,隔离度>20dB,驻波比<1.25,达到了设计要求。

    2011年01期 v.30;No.22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0 ]
  • 一种连续通带宽带双工器的研制

    孔根升;张天良;羊恺;罗正祥;

    设计并制作了工作在2.2~2.8GHz的带状线结构3dB定向耦合器和2只通带分别为2.2~2.5GHz及2.5~2.8GHz的8阶微带发夹线结构带通滤波器,利用该耦合器和带通滤波器设计制作连续通带宽带双工器,并通过ADS进行仿真。由仿真结果可知,在2.2~2.8GHz双工器全频带内输入端口的反射系数S11均优于-17.00dB,通带2.2~2.5GHz带内插损S21最优为-2.09dB,通带2.5~2.8GHz带内插损S31为-2.53dB,其中两通带的交接点2.5GHz处插损约-6.5dB。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2011年01期 v.30;No.227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9 ]
  • 数字预失真系统的接收通道设计

    张红南;戚国刚;侯富诚;杨亚光;齐帅;张浩;

    根据数字预失真系统的要求,合理分配链路增益,考虑噪声和各部分级联影响,采用具有高线性度的无源下变频方案,并具体分析接收通道的整体响应,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数字预失真功率放大器的接收通道。ADS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接收通道具有高线性度、小失真特性,输出三阶交调点OIP3的功率达到38.6dBm。实验表明,该接收通道能很好地改善OFDM系统中功放器非线性效应,邻信道功率比ACPR达到60.0dB,带外抑制提高了16.0dB,功率效率达到了27%。

    2011年01期 v.30;No.22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Fe-Si-Cr合金微粉吸波性能研究

    成丽春;潘顺康;陆长福;罗小桃;

    为寻找新的吸波材料,以Fe、Si、Cr粉体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Fe99-xSixCr(x=1,3,5,7)合金微粉。借助XRD、SEM和网络矢量分析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所制合金微粉的微结构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在吸波涂层厚度为3.5mm时,Fe99-xSixCr合金微粉的吸收率随x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其中Fe94Si5Cr微粉的反射率最小。随吸波涂层厚度的增加,Fe94Si5Cr合金微粉的最小反射率点由高频向低频移动,并且反射率逐渐降低;当涂层厚度为4.0mm时,Fe94Si5Cr合金微粉的反射率达到极值,即在4.04GHz处达到最小值-42.5dB。

    2011年01期 v.30;No.22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3 ]
  • 用废旧锂离子电池制备Cu~(2+)掺杂钴铁氧体

    席国喜;席晓丽;王霖;蔺松波;

    以废旧锂离子电池为原料,柠檬酸为凝胶剂,采用sol-gel法制备出一系列Cu2+掺杂钴铁氧体Co1-xCuxFe2O4,研究了Cu2+的掺杂量对钴铁氧体微观结构和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废旧锂离子电池可以制备出磁性能优良的Cu2+掺杂钴铁氧体;最适宜的Cu2+掺杂量x=0.15,制得的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为65.41A·m2·kg-1,剩余磁化强度Mr为34.37A·m2·kg-1,矫顽力Hc为190.80kA·m-1。掺杂适量的Cu2+有利于样品的晶化和烧结的致密化。

    2011年01期 v.30;No.22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5 ]
  • 干法测量电子元件引线的可焊性

    魏泽鼎;李志阔;刘慧丽;

    针对传统方法检测电子元件引线可焊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干法测量方法。电子元件引线镀层表面的金属氧化物是影响可焊性的主要因素,金属氧化物具有介于绝缘体和半导体之间的物理特性,它的击穿电压和氧化程度成正相关的关系。实验证明:击穿电压低于3V时,焊接性能很好,随着击穿电压升高,焊接性能恶化,超过40V,完全丧失可焊性。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元件引线金属氧化物的击穿电压,判断其氧化程度,进而对元件引线的可焊性进行量化评估。同时,指出了干法测量的关键问题,给出了一种测量元件引线击穿电压的实现方案。

    2011年01期 v.30;No.227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0 ]
  • Sn基钎料与Cu和Al基板的润湿性比较研究

    尹立孟;冼健威;周进;

    采用润湿平衡法测量了四种Sn基钎料(Sn-37Pb、Sn-3.0Ag-0.5Cu、Sn-0.7Cu与Sn-9Zn)分别在250,260和270℃与Cu、Al两种基板的润湿性能。结果表明:钎料与Al基板的润湿时间均比Cu基板长,除Sn-9Zn外,其他三种钎料与Cu基板的润湿力比Al基板大,并且随着温度升高,润湿性能提高,其中以Sn-9Zn最为明显,270℃时的润湿力达3.68mN。钎料在Cu基板上的润湿性能主要取决于钎料本身的表面张力,而钎料在Al基板上的润湿性能受钎料合金表面张力以及钎料与Al基板间的相互作用两个因素的影响。

    2011年01期 v.30;No.227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5 ]

编读通信

  • 编读通信

    <正>下期要目SnAgCu无铅焊膏用溶剂的优化研究一种醇基低固含量免清洗助焊剂的研制微电子芯片热电冷却系统的传热特性LTCC多层微电路材料与金属化匹配研究稀土元素Pr替位改性的超高温铌酸铋钙CaBi2Nb2O9压电陶瓷热处理工艺对钙硼硅玻璃性能影响

    2011年01期 v.30;No.227 3+58+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综合信息

  • 综合信息

    <正>中科院化学所:有机蓝光材料、蓝光主体材料研究取得系列进展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相关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有机光电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工作,在关键性的蓝光材料、蓝光主体材料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

    2011年01期 v.30;No.227 7+12+24+29+40+45+49+55+65+68+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