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强;李晓云;丘泰;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在1500℃下保温1h,制备了SiC改性Mg_2SiO_4陶瓷,研究了SiC添加量对Mg_2SiO_4陶瓷烧结性能、显微结构及微波衰减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该Mg_2SiO_4陶瓷的微波衰减机制。结果表明:当SiC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0%,Mg_2SiO_4陶瓷的表观气孔率逐渐增大,烧结性能下降;Mg_2SiO_4陶瓷的谐振频率随之向低频移动,谐振吸收峰的峰值逐渐减小,有效衰减带宽增大。电阻损耗和介质损耗是Mg_2SiO_4陶瓷主要的微波衰减机制。
2010年07期 v.29;No.22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8 ] - 曾国勋;张海燕;葛鹰;陈易明;
为了改善Fe粉的微波吸收性能,采用sol-gel法与H_2还原法制备了w(Al_2O_3)为0.5%~5.0%的Fe/Al_2O_3复合粉。利用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了所制粉末的形貌与粒度分布;并将所制复合粉末与石蜡按质量比80:20制成Fe/Al_2O_3/石蜡复合材料,研究w(Al_2O_3)对复合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Al_2O_3复合粉的外形呈片状与针状,其粒度分布很宽。当w(Al_2O_3)由0增加到5.0%时,复合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实部ε′从11增加至21;复磁导率虚部μ″呈多模共振的曲线形式;w(Al_2O_3)为2.0%,厚为2mm的Fe/Al_2O_3/石蜡复合材料的–5dB反射损失R频宽为4.6GHz。
2010年07期 v.29;No.221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4 ] - 管登高;孙传敏;林金辉;王自友;卢长寿;
为了改善硅酸钙镁晶须的电磁性能,先用化学镀技术制备镀Ni硅酸钙镁晶须,将其与镍粉复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电磁波屏蔽涂料,并研究其电磁性能。结果表明:镀Ni硅酸钙镁晶须中Ni的质量分数为7.28%;其结构和形貌与镀前相比没有明显改变;屏蔽涂料中镀Ni硅酸钙镁晶须的最佳质量分数为4%,当涂层厚度为0.3mm时,涂层的电阻率由2.40Ω·cm降至1.43Ω·cm;在0.3~1000.0MHz时,涂层的电磁屏蔽效能提高至35.082~41.924dB。
2010年07期 v.29;No.221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4 ] - 郑兴华;林佳;梁炳亮;汤德平;刘旭俐;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VO_4掺杂的Ba_3Ti_5Nb_(5.84)Ta_(0.16)O_(28)陶瓷,研究了所制陶瓷的烧结性能、介电性能以及结构。BiVO_4的添加使Ba_3Ti_5Nb_(5.84)Ta_(0.16)O_(28)陶瓷的烧结温度从1275℃显著降低到了900℃,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略有提高。其中,掺杂有5.0%(质量分数)BiVO_4的Ba_3Ti_5Nb_(5.84)Ta_(0.16)O_(28)陶瓷在950℃保温烧结3h后具有较好的微波介电性能:ε_r=31.5,Q·f=4338GHz,τf=36.2×10~(–6)/℃。
2010年07期 v.29;No.221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张国喜;黄焱球;李桧林;刘益雄;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_2O_3和Cr_2O_3共掺杂BiFeO3陶瓷,研究了Bi_(0.9)Y_(0.1)Fe_(1–x)Cr_xO_3(BYFC_x,x=0,0.002,0.004,0.006,0.008)陶瓷的多铁性能。XRD分析表明,经850℃烧结的BYFC_x陶瓷形成了三方钙钛矿结构固溶体。随着Cr掺杂量增加,BYFC_x陶瓷在室温下的铁磁性能和铁电性能提高明显。当x为0.004时,所制陶瓷的铁磁性能最好,剩余磁化强度Mr为0.23A·m~2/kg,饱和磁化强度Ms为3.15A·m~2/kg,矫顽力Hc为2.3kA/m。Mr、Ms和Hc随着Cr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2010年07期 v.29;No.221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 ] - 张小良;黄金亮;孙露;顾永军;韩香菊;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O-BaO-Li_2O-Sm_2O_3-TiO_2(CBLST)陶瓷。研究了复合添加BaCu(B_2O_5)(BCB)和Li_2O-B_2O_3-SiO_2(LBS)对CBLST陶瓷的烧结特性、微观组织、相组成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w(BCB)=60%和w(LBS)=0.5%~5.0%的CBLST陶瓷的相组成未改变,仍为正交钙钛矿相和BaSm_2Ti_4o_(12)(BST)相。通过添加w(BCB)=6.0%和w(LBS)=0.5%,可以使CBLST陶瓷的烧结温度从1325℃降到1050℃,并且在1050℃烧结2h的CBLST陶瓷介电性能优良:ε_r=81.9,tanδ=0.0062,τ_f=–3.75×10~(–6)/℃,其tanδ比纯CBLST陶瓷的tanδ(0.016)明显降低。
2010年07期 v.29;No.221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陶国胜;陆春华;倪亚茹;许仲梓;
首先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粒径分别约为20nm和50nm的银纳米颗粒。采用改进的Stber法在银颗粒外面包裹二氧化硅,通过控制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滴加时间和滴加量控制壳层生长来制备Ag@SiO_2核壳结构颗粒,采用TEM,红外、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等方法系统表征了样品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成功制备了壳层厚度分别为16,22,60,69,79nm的核壳结构颗粒。光谱分析结果指出,该类核壳结构颗粒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位对于分散介质相当敏感。
2010年07期 v.29;No.221 24-2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2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6 ] - 郑志刚;钟喜春;余红雅;苏昆朋;刘仲武;曾德长;
以Fe_2(SO_4)_3·6H_2O,FeSO_4·4H_2O和NH_3·H_2O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并通过XRD、FTIR、TEM和VSM手段,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其结构、形貌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裹了一层有机物质,呈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在13nm左右,分散性好,饱和磁化强度Ms最大值可达53.38A·m~2·kg~(–1),且反应温度70℃时其磁性能最佳。
2010年07期 v.29;No.221 27-2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3 ] - 刘建安;张梅梅;刘常富;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SiO_2-Na_2O-CaO-P_2O_5-Fe_2O_3系微晶玻璃。制备过程中磁铁矿晶相在玻璃自然冷却时自然析出,故不需要对玻璃进行核化和晶化等热处理。利用XRD确定了样品晶相组成并计算了样品中晶体的晶格常数和晶粒度,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样品的磁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微晶玻璃只含有磁铁矿晶相并具有生物活性;Fe_2O_3质量分数为45%的样品性能最佳,其比饱和磁矩为20.24A·m~2/kg,内禀矫顽力H_(cj)为7kA/m。
2010年07期 v.29;No.221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1 ] - 邱红娟;陆春华;倪亚茹;许仲梓;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纯相Tb(OH)_3纳米棒,并以Tb(OH)_3纳米棒为掺杂剂制备了Tb~(3+):SiO_2光转换功能薄膜。研究了反应温度、离子浓度以及pH值对Tb(OH)_3纳米棒形貌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Tb(OH)_3纳米棒和Tb~(3+):SiO_2薄膜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水热温度为180℃,离子浓度为0.25mol/L时合成的纳米棒在492,543,584和621nm处都有明显的荧光发射;而且,与其他样品相比,其荧光强度最强。在紫外光激发下,Tb~(3+):SiO_2薄膜在表现出Tb~(3+)特征发光的同时,也在400~480nm处表现出较强的宽带蓝紫光发射。
2010年07期 v.29;No.221 33-3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0 ] - 潘德芳;苑进社;秦国平;刘颖丹;
以CH4为碳源,Ar气为载气,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在硅(100)衬底上制备了类金刚石(DLC)薄膜。利用拉曼(Raman)光谱仪与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结构与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DLC薄膜是含sp3和sp2混合键的非晶态碳膜,其表面均匀、光滑、致密;且随着射频功率的提高,薄膜的平均晶粒直径由8.0nm降为4.2nm,粗糙度由2.2nm减为0.9nm。
2010年07期 v.29;No.221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5 ] - 马立波;朱绪飞;
首次在溴的丙酮溶液中,以钽为阳极,氧化铝为阴极,通过直流电沉积方法制备了Ta/Al_2O_3复合膜。借助LCR数字电桥、SEM、EDS等测试手段对Ta/Al_2O_3复合膜的介电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研究表明:Ta/Al_2O_3复合氧化膜的表面沉积了质量分数为41.77%的钽。与普通铝阳极(Al_2O_3)氧化膜相比,复合氧化膜的电容提高了50%以上,这主要归因于介电常数较高的钽在复合氧化膜表面的沉积。
2010年07期 v.29;No.221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7 ] - 马亚红;张宏;徐晓宙;韩鹏;
采用具有不同粒径级配的球形铝粉制备了能够与硅片形成性能良好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的铝浆,并在硅片上制备了铝电极膜。研究了铝粉粒径级配对铝电极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细球形铝粉(0.5~2.0μm)含量的增多,铝电极膜层的填充性、致密性得到了增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η得到了提高;与不含超细球形铝粉的样品相比,w(超细球形铝粉)为8%时的太阳能电池的η提高了约4%。超细球形铝粉含量过多(如15%)时,铝电极膜表面容易析出铝珠,电极膜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出现灰化脱落。
2010年07期 v.29;No.221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07 ] - 牛新书;邓伟娜;孙静霞;周建国;
以SnCl_4·5H_2O与柠檬酸为原料,采用sol-gel法制备了掺杂质量分数w(Yb_2O_3)为0~1.0%的Yb_2O_3-SnO_2纳米粉体。利用XRD、T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粉体的微观结构,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由所制粉体制成的气敏元件对NO_2、Cl_2、H_2、H_2S、乙醇、甲醛等气体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用该法得到的粉体颗粒粒径小,且均匀;工作温度为100℃时,由掺杂w(Yb_2O_3)为0.4%的SnO_2粉体,在烧结温度600℃制得的气敏元件,对体积分数为30×10–6的NO_2的灵敏度最高可达18224,且该元件具有较好的响应–恢复特性,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是20s和15s。
2010年07期 v.29;No.22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9 ] - 曹秀华;仝晓玲;付振晓;
以聚丙烯酸酯乳液为粘合剂,采用水基流延成型制备了镍电极多层陶瓷电容器(Ni-MLC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片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水性粘合剂对Ni-MLCC陶瓷浆料黏度、膜片拉伸强度以及所制电容器的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合剂的用量以质量分数10%为最佳,流延成型所得膜片表面光滑,无缺陷,瓷粉分散均匀,所制备电容器的各项电性能符合EIA-Y5V规范。
2010年07期 v.29;No.22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1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6 ] - 杨富国;
采用硫酸-盐酸体系环保型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箔腐蚀工艺,在扩孔液中分别加入乙酸、丙酸和乙二酸作为缓蚀剂,结合SEM分析对缓蚀剂在腐蚀扩孔中的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直流电侵蚀时缓蚀剂对腐蚀箔比容的影响。结果表明:缓蚀剂的引入提高了腐蚀箔比容,当乙酸、丙酸和乙二酸三种缓蚀剂的质量浓度ρ增加到0.5g/L时,所制腐蚀箔比容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0×10~(–6),1.07×10~(–6)和1.12×10~(–6)F/cm~2。乙二酸的缓蚀效果最好,可使腐蚀箔的比容提高25%以上。
2010年07期 v.29;No.221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04 ] - 王宏芹;王玲;符永高;张新平;
利用润湿测量仪研究了加入微量Co对低银无铅焊料Sn1.00Ag0.70Cu和Sn0.50Ag0.70Cu润湿性能的影响,并与共晶无铅焊料Sn3.00Ag0.50Cu的润湿性能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焊料Sn3.00Ag0.50Cu、Sn1.00Ag0.70Cu0.07Co和Sn0.50Ag0.70Cu0.03Co的润湿平衡力F分别为3.0850,3.0600和3.0275mN,润湿时间分别为0.64,0.88和1.01s。低银微钴无铅焊料显示了与共晶无铅焊料类似的润湿力,只是润湿时间略有增加。
2010年07期 v.29;No.221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8 ] - 乐燕群;司士辉;张华丽;黄守财;
通过扩展率实验对松香芯焊锡丝用助焊剂的成分及配比进行选择及优化,然后通过添加一种天然植物油(C油)对该优化过的助焊剂进行进一步改进,依据行业标准对制备的助焊剂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款助焊剂不含卤素、无腐蚀性、表面绝缘电阻高(1.68×10~(11)Ω);无铅SnCu焊锡丝在使用这款助焊剂时,焊接效果好,松香飞溅值为0.3%,扩展率为75.9%。
2010年07期 v.29;No.22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0 ]
- 龚永林;
<正>印制电路板(PCB)已是现代电子设备不可缺少的配件,无论上天下海之高端电子设备,还是家用电器和电子玩具都少不了负载电子元器件和电信号的PCB,而PCB是随着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印制电路的创新,首先在于PCB产品和市场的创新。
2010年07期 v.29;No.22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正>据海外媒体报道,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石墨烯材料,其将成为微型芯片和触摸屏等未来高速电子产品的关键成分。在该成果的推进下,生产出作为未来纳米技术基础的新材料研究又向前迈了—步。
2010年07期 v.29;No.22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7 ] <正>据报道,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密友集团在纳米科技领域展开紧密合作:从纳米粉体技术设备研发到纳米金属粉体制备再到粉体后续新产品的开发,成功走出一条工艺技术—设备研制—成品开发"一条龙"产学研全程合作新路子。
2010年07期 v.29;No.221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正>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成功研制出一种磁性"铁磁纸",它可用于制造手术仪器中的低成本"微型发动机",研究细胞的微型镊子、微型机器人以及小型扬声器等。据介绍,这种特殊材料是采用矿物油和氧化铁"磁纳米微粒"浸渍在普通纸张或者报纸上形成的,然后这种带有纳米微粒的纸张可在磁场中应用。
2010年07期 v.29;No.221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正>据媒体报道,西安交大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任晓兵率领的科研团队经过3年攻关,日前研发出一种无铅压电材料叫锆钛酸钡钙材料,可以取代世界上广泛使用了50多年的锆钛酸铅压电材料。压电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比如麦克风、手机、电视、电脑、汽车、医用核磁共振诊断仪,甚至煤气灶和打火机。
2010年07期 v.29;No.221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正>据报道,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能够存储和释放电能的超薄塑料,这或将彻底改变给人们源源不断提供能量的电池的使用方式,或者使用手机、汽车甚至着装的方式.其实这并非真正的电池,而是一个类似于普通电路电容器的超级电容器.研究人员首先在由两层碳纤维组成的物质中夹一层玻璃纤维.当这个"三明治"被通电时,电子从一个碳纤维层到达另一个碳纤维层。
2010年07期 v.29;No.221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正>据媒体报道,日本日立电线开发出了加入锆(zr)进行强化的轧制铜箔,可供负极活性物质使用硅等合金类材料的新一代钗离子充电电池使用。由于该铜箔所具有的强度能够抵抗合金类负极活性物质的体积变化,因此不仅能够用于移动终端等消费类产品,还有望用于混合动力车等。
2010年07期 v.29;No.221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2 ] - 曾革;
<正>布勒公司在研磨、混合、热处理、谷物食品的成型、工程材料制造及加工、金属压铸等技术上均处于世界前列。瑞士布勒集团成立于1860年,总部设在乌兹维尔。经过150年的发展,布勒集团已成为在粮食加工、化工加工工程和金属压铸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提供高效的生产设备、完善的工程解决方案。目前布勒集团在全球已设立140家分公司和8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员工7700名。2008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9亿瑞士法郎。
2010年07期 v.29;No.221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正>对富勒烯和金属富勒烯进行笼外修饰能够调控这类功能分子的电子结构性能,是富勒烯化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最近,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973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学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与厦门大学科学家合作。
2010年07期 v.29;No.221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正>电池发展趋势电池的发展依旧紧紧跟随现代生活方式的流行趋势:便携性、远程"连接"、家庭自动化、DIY医疗设备、身份识别/追踪、以及环保排放等。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众多便利工具当前所使用的电池可谓种类繁多,如充电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以混合电动汽车(HEV)为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属于电动汽车的一种,其典型特点在于引擎较小,并配有车载储电系统,从而在减少排放的同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010年07期 v.29;No.221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正>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主持召开了由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完成的"高增益掺钕激光玻璃材料"项目成果鉴定会。在听取了项目组的科研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检测报告、查新报告、用户使用报告,并经过认真质询和充分讨论,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在创新的理论指导下,优化了制备工艺,研制成功了质量优良的高增益掺钕激光玻璃材料,项目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技术成果鉴定。
2010年07期 v.29;No.221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