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学锋;刘雨生;冯宁博;贺红亮;董显林;
利用轻气炮作为冲击波加载手段,分别在高冲击压力1.81,3.20和4.18GPa下,研究了低温老化、高温老化和未老化的自制PZT95/5铁电陶瓷的短路放电i-t曲线。结果显示:由于气孔洞塌缩的影响,1.81GPa时i-t曲线存在上升沿和下降沿;3.20GPa时i-t曲线与理论设想的方波基本吻合;4.18Gpa时,由于超过了PZT95/5铁电陶瓷的Hugoniot弹性极限,i-t曲线与理论设想的方波有较大差别;温度老化对其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高温老化。
2009年07期 v.28;No.20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5 ] - 吉岸;刘祥峰;袁纪烈;卞德东;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钨青铜结构BaO·Nd2O3·4TiO2(BNT)陶瓷,并添加质量分数为1%~6%的MgO·Li2O·SiO2(MgLiSi)玻璃。对其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NT陶瓷中添加适量的MgLiSi玻璃,可以使BNT陶瓷的烧结温度从1250℃以上降低到1150℃,并提高其介电性能。当添加质量分数为4%的MgLiSi玻璃时,BNT陶瓷可获得最佳的介电性能:εr=95,tanδ=5×10–4,击穿场强为16.7×103V/mm。
2009年07期 v.28;No.209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杨桂华;周昌荣;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基(1–x–y)(Bi0.5Na0.5)TiO3-x(Bi0.5K0.5)TiO3-yBiFeO3(x=0.12~0.24,y=0~0.07)钙钛矿型三元系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该陶瓷组分与其晶相结构、电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除x=0.24,y=0.03的组分析出第二相外,其他组分均能形成纯钙钛矿固溶体,陶瓷三方、四方相共存的准同型相界(MPB)组分范围为x=0.18~0.21,y=0~0.05。在MPB附近陶瓷具有较好的压电性能,其d33和kp在x=0.18,y=0.03达到最大值:d33=171pC/N,kp=0.366。
2009年07期 v.28;No.209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 臧国忠;孙天华;王文文;孙洪元;仪修杰;
用常规氧化物固溶法制备了(Na0.520+xK0.480)0.915Li0.085NbO3(x=0~0.025)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过量Na的掺杂量对其烧结温度、微观结构及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Na掺杂在烧结过程中促进液相的产生,导致样品烧结温度显著降低。室温下样品均为四方结构。随x的增加,样品的斜方-四方相变温度tO-T趋向低温。当x从0.010增大到0.025时,Qm从131提高到238,tanδ和d33分别从0.034和125pC/N下降至0.012和105pC/N,表明过量Na实际上起到了"硬性掺杂"的作用。
2009年07期 v.28;No.209 11-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0 ] - 陈林富;胡季帆;韩周祥;秦宏伟;
用Sr对SmFeO3进行A位掺杂,用柠檬酸盐sol-gel法制得Sm0.9Sr0.1FeO3粉体。对其进行XRD表征,并制成气敏元件。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其气敏性能。结果表明:该粉体为斜方晶系钙钛矿结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5nm。在空气中的电导较SmFeO3高50倍左右,最佳工作温度下降160℃。在220℃的最佳工作温度下,气敏元件对体积分数为5×10–4乙醇的灵敏度高达56,且其选择性好,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40s和50s,有望开发成为对乙醇检测的气敏材料。
2009年07期 v.28;No.209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6 ] - 王忠兵;吴蕾;韩效钊;赵肃莹;张大伟;
采用XRD、SEM和电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Ni0.66Mn2.34-xCoxO4(0<x<2.00)系列NTC热敏陶瓷的相结构和电性能参数与Co掺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0<x<1.00时,形成尖晶石固溶体,ρ25和B值均随着Co掺入量的增加而降低;1.00<x<2.00时,尖晶石相和Co1-xNixO岩盐相共存,ρ25出现波动,B值则先急剧增加随后基本保持不变。尤其在1.60<x<2.00时,此陶瓷具有较低ρ25(600Ω·cm)和较高B值(4220K)。
2009年07期 v.28;No.209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08 ] - 葛文;葛秀涛;王丁;李永红;徐甲强;
分别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和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ZnO纳米颗粒。用XRD、DSC-TGA表征其微结构和成相温度,静态配气法研究两种方法所制备ZnO纳米颗粒的气敏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成核/晶化隔离法所制备的ZnO纳米颗粒相对于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ZnO纳米颗粒对酒精和汽油具有更好的气敏性能。290℃工作温度下,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的ZnO纳米颗粒对体积分数均为50×10–6的酒精和汽油灵敏度分别高达34和68,远高于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ZnO纳米颗粒的17和28。
2009年07期 v.28;No.20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9 ] - 张南生;何花;金贵梅;蔡理;
分析了单电子晶体管(SET)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的混合器件——SETMOS所具有的特性,利用补偿原理设计了细胞神经网络(CNN)结构的细胞体电路、分段线性模块、A模板和B模板电路,得到了由SETMOS构成的CNN具体电路。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硬件电路结构简单,静态功耗低,约200nW,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为相关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方法。
2009年07期 v.28;No.209 24-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郭欣;王鲜;廖章奇;龚荣洲;冯则坤;
采用气雾化和机械球磨结合的方法制备片状FeCoZr合金磁粉吸收剂,利用正交实验综合研究了球磨时间、吸收剂粒径和含量对吸波材料在2~18GHz内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范围内,各因素对吸波材料反射损耗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为:球磨时间、粒径和质量分数;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球磨时间为15h、吸收剂粒径小于48μm及其质量分数为75%,从而实现了对吸波材料性能的优化设计。
2009年07期 v.28;No.209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2 ] - 姜少宁;雷建民;张敏刚;贾明武;
研究了铁基非晶(Fe1–xCox)78.4Nb2.6Si9.0B9.0Cu1.0(x=0,0.15,0.35,0.55或0.75)软磁合金的制备工艺及磁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的非晶薄带宽约3mm,厚20~40μm;最佳工艺参数为铜轮转速35m/s,熔体射流压力0.14MPa;借XRD分析了合金的相结构,发现合金薄带为非晶态;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磁性能,其Bs大于1.00T,Hc为2.31~5.17kA/m。用畴壁钉扎效应分析了Hc偏高的原因。
2009年07期 v.28;No.209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4 ] - 戴结林;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sol-gel法制备之掺Al的ZnO薄膜的表面形貌,计算了薄膜的表面高度–高度相关函数H(r)-r,并用分形表面高度–高度相关函数的唯象表达式,对薄膜表面高度–高度相关函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掺Al的ZnO薄膜表面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Al掺杂量的增加和退火温度升高,使掺Al的ZnO薄膜的表面粗糙度w从1.39增大到5.47,分形维数Df由2.12减小到2.08,水平相关长度ξ从31.25增到76.17。
2009年07期 v.28;No.209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9 ] - 贝力;朱俊;赵丹;郑润华;李言荣;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的蓝宝石衬底上制备了NiO外延薄膜,研究了沉积温度、氧分压对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在650℃、20Pa氧分压的条件下制得了高结晶质量的单晶NiO薄膜。高能电子衍射分析发现,该NiO薄膜沿Al2O3[11–20]方向入射的衍射图像为清晰的斑点,说明NiO薄膜的生长模式为岛状模式,薄膜与衬底的外延匹配关系为:(111)[11–2]NiO//(0001)[11–20]Al2O3。
2009年07期 v.28;No.209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6 ] - 黄丽颖;吕晓芳;何红升;
采用蚀坑法、EBSD微观取向分析法,研究了电解电容器高压阳极用高纯铝箔制备过程中的织构演变。结果表明:热轧高纯铝板织构主要类型是高斯织构、立方织构和铜织构。随着冷轧变形率的增加,冷轧织构中的立方织构含量增加,冷轧变形率为96.3%时,立方织构体积分数为14%。再结晶织构中的立方织构含量随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再结晶退火温度为530℃时,立方织构体积分数为86%。
2009年07期 v.28;No.209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8 ] - 宋荣;
介绍一种化成箔上升时间(tr)、到达电压(Vt)自动测试方案,包括电压取样电路的改进、压控恒流源设计及基于Kingview实现自动测试等技术。与目前行业标准相比,该方案Vt测试精度由0.5%提高到0.5‰,测试效率提高6倍;可同时测试3片样品,自动获取tr、Vt,并实时显示升压曲线。经六年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案在技术指标和自动化程度方面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可确保质量控制更准确、更及时,大大降低了报废率与次品率,同时为企业节省大量人力成本。
2009年07期 v.28;No.209 42-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夏英杰;丁甲;冯哲圣;
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采用新型膦酸盐乙二胺四甲叉膦酸钠作为耐水合试剂对化成后的铝电极箔进行耐水合处理。研究了γ-Al2O3(110)面上水分子的吸附机理以及铝电极箔的耐水合性能。计算结果显示水分子在γ-Al2O3(110)面上的Al原子上方可发生吸附,且四面体位置上的Al原子吸附活性优于八面体位置上的Al原子。红外光谱及原子力显微镜检测表明铝电极箔耐水合性能优良。新方法处理后,升压时间从15.1s缩短到7.8s。
2009年07期 v.28;No.209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王跃;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H3PO4溶液、HNO3溶液和A电解液(HCl和H2SO4组成的环保型体系)三种预处理方式分别对后道工序铝箔腐蚀发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用A电解液预处理不但易于生产控制,而且提高了铝箔产品的比容档次和质量一致性,较之H3PO4溶液、HNO3溶液处理,比容提高了2%,其离散率从9%下降到了6%,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环保压力。
2009年07期 v.28;No.20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9 ] - 乔文杰;陈培;贺雅飞;陈小英;
采用高温熔融水淬的方法,制备了w(Bi2O3)为50%~65%,w(B2O3)为25%~40%的Sb2O3掺杂Bi2O3-B2O3系玻璃粉体,研究了Bi2O3和B2O3含量对所制玻璃的玻璃转变温度tg、软化温度tf、线膨胀系数αl以及电阻率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Bi2O3)的增加,玻璃的tf缓慢下降并维持在490℃左右,熔封温度为550~600℃,αl从62.3×10–7/℃上升至69.1×10–7/℃;在80~200℃,玻璃的ρ为1011~1013Ω·cm。
2009年07期 v.28;No.209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3K] [下载次数:9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48 ] - 陈强;高拴平;张守阳;
采用ZrOCl2·8H2O为改性添加剂前驱体,利用Zr与碳基体之间的原位反应制备了ZrC改性碳/碳(C/C)复合材料。借助热分析和氧乙炔烧蚀试验,研究了所得试样的抗氧化和抗烧蚀行为;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验观察了改性前后C/C复合材料的烧蚀形貌和Zr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ZrC颗粒尺寸细小,在试样中分布均匀;改性C/C复合材料质量烧蚀率比改性前降低了43.6%。
2009年07期 v.28;No.209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7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7 ] - 吴华忠;李晓云;丘泰;
以TiO2[0]为前驱体,采用热压烧结工艺,高温原位合成AlN-C-TiC复相材料。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SEM和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添加剂TiO2对AlN-C复相材料密度、热导率、电阻率、微波衰减特性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iO2后有新相TiC生成,热导率降低,改善了材料的衰减性能。通过调整参数,使得该复相材料在w(TiO2)为3%时,微波衰减达到-0.8dB。
2009年07期 v.28;No.20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4 ] - 邓晓东;彭承敏;徐光亮;李扬兴;王向楠;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羰基铁粉为吸收剂制备复合微波吸收材料。对获得的羰基铁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击穿电压强度、密度和吸收损耗进行了测试,并对使用该材料的隔离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羰基铁粉在树脂中分散性较好,颗粒之间的绝缘程度很高,吸收材料的吸收损耗大,承受功率高。密度为3.83g/cm3的试样,击穿电压强度达763V/mm,8~12GHz频率内吸收损耗在2.5~4.5dB/mm。隔离器负载中使用该材料,器件电压驻波比(VSWR)≤1.2时,隔离度≥20dB,相对带宽为25%,承受功率≥5W。
2009年07期 v.28;No.209 65-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