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冰华;钟朝位;张树人;李波;梁剑;
以低软化点的CaO-B2O3-SiO2玻璃和BaZrO3为原料,采用两步烧结法制备了BaZrO3/CaO-B2O3-SiO2低温共烧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两步烧结法与传统烧结法的不同,以及两步烧结法中各工艺阶段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烧结法能明显优化其微观结构,提高其介电性能;当复合材料快速升温到960℃(θ1)保温5min,再降温到920℃(θ2)保温5h两步烧结后,其εr约为15,tanδ约为1.5×10–4,可望作为低温共烧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材料应用。
2009年02期 v.28;No.20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7 ] - 熊钢;周东祥;龚树萍;
研究了Zr和Ti复合取代Ca[(Li1/3Nb2/3)0.95Zr0.15-xTix]O3+δ(0≤x≤0.15,CLNZT)陶瓷B位对其晶体结构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随容忍因子t的变化关系。当0≤x≤0.15时,CLNZT陶瓷为单一斜方钙钛矿相,随x的增加,τf由–9.4×10–6/℃变为–15.8×10–6/℃,而品质因数与谐振频率乘积Q·f值先增大,x=0.10时又开始下降。当x=0.10时,陶瓷具有较好的微波介电性能:εr为32.8,Q·f值为1.66×104GHz,τf为–13.6×10–6/℃。
2009年02期 v.28;No.20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张昌松;郭晨洁;党新安;杨立军;
以NaCl-KCl熔盐法合成的片状Bi4Ti3O12微晶为模板,采用反应模板生长技术(RTGG)和湿法流延工艺制备了织构度为0.70的(Na0.84K0.16)0.5Bi0.5TiO3(NBT-KBT)织构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NBT-KBT织构陶瓷的相对密度、微观结构、织构度与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晶粒生长方向与电性能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最佳烧结温度为1150℃,在此温度下陶瓷的d33最大为124pC/N,Pr为7.1×10–5C/cm2,Ec为3771kV/m。
2009年02期 v.28;No.204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3 ] - 周健;焦宝祥;陆春华;
以Al2(SO4)3·18H2O为原料,采用NaCl-KCl熔盐法合成了α-Al2O3粉体。研究了焙烧温度、熔盐含量、焙烧时间和添加晶种含量等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熔盐与原料的摩尔比为3,在1000℃下焙烧3h,或添加质量分数5%的α-Al2O3晶种在900℃下焙烧3h,均可合成晶化程度高,团聚少,粒径分布均匀的α-Al2O3超细粉末。说明添加α-Al2O3晶种可明显促进Al2O3相变。
2009年02期 v.28;No.20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5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6 ] - 刘甜甜;黄焱球;段星;晏秋实;张蓓;
采用传统电子陶瓷工艺制备了(Bi0.5Na0.5)0.93(Ba1-xCax)0.07TiO3(x=0.02,0.04,0.06,0.08或0.10)陶瓷,研究了Ca掺杂量对陶瓷的结构、介电、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样品均形成了单一的钙钛矿结构固溶体。陶瓷的介电、压电性能受Ca掺杂量的影响显著。所有陶瓷样品均表现出弥散相变特征。x=0.04时,室温εr达到最大值1451.7,且tanδ较小,为0.042;当x=0.06时,d33和kp达到最大,分别为140.5pC/N和19.7%。
2009年02期 v.28;No.20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3 ] - 李亚东;刘立朋;王锡刚;
采用室温固相法,用Mg或Cd掺杂制备了LiMn2O4前驱体,经分步煅烧获得晶型良好的尖晶石型LiM0.2Mn1.8O4(M=Mg,Cd)。结果表明,不同元素掺杂会导致LiMn2O4产生不同程度的晶格畸变。Mg掺杂引起晶格收缩,并导致Mn(Ⅳ)—O和Mn(Ⅲ)—O键能强度增加,对应的红外吸收峰波数增加17.59和2.16cm–1而发生蓝移;Cd掺杂引起晶格膨胀及Mn(Ⅳ)—O和Mn(Ⅲ)—O键能强度降低,对应的红外吸收峰波数均减少2.13cm–1而发生红移。
2009年02期 v.28;No.20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5 ] - 朱宪忠;黄昌清;崔燕;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钡铝酸盐绿色荧光粉xBaO·6Al2O3∶Mnz,研究了化学组成对晶体结构、VUV发光性能的影响。当0.7≤x≤1.5,随着Ba2+的增加存在BaAl13.2O20.8→BaAl12O19→BaAl9.2O14.8的基质结构转化。Ba2+含量较低时,存在与基质晶格共晶的BaMnAl10O17结构,并且随着Mn2+含量的增加BaMnAl10O17结构的数量增加。Ba2+含量对VUV激发光谱谱形有较大影响;Mn2+含量增加使发射光谱略有增宽。当Ba2+、Mn2+的含量分别为x=1.0与z=0.10~0.12时,具有最优的发光效率。
2009年02期 v.28;No.20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9 ] - 张凌;张友俊;邹澎;
为了进一步提高微波滤波器的品质性能,增强其应用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C型环缺陷地结构(DGS-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单元,该单元几何图形简单,可减小滤波器尺寸。经过对C型环DGS单元带阻特性的分析仿真,得到了最佳性能的仿真模型。实验结果表明,C型环缺陷地结构单元可获得极窄的阻带(约1GHz),由C型环单元构成的滤波器Q值可达130.2。
2009年02期 v.28;No.204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1 ] - 杨鹏;刘桂芝;杨虹;
设计了一种二阶带通连续时间滤波器(BPF),采用0.5μm n阱CMOS工艺设计,在Cadence Spectre环境下进行了电路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38kHz,带宽6kHz,通带增益16dB且均匀可调,可用于红外接收芯片中。
2009年02期 v.28;No.204 30-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4 ] - 张彬;曹莹;周勇;周志敏;
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单层结构500℃退火的FeCuNbSiB带材样品。在l~40MHz下,研究了带材的巨磁阻抗(GMI)效应随外加磁场强度以及交流电流频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纵向、横向巨磁阻抗效应变化率(GMI值)在5MHz、1.2kA/m和5MHz、8kA/m时,分别达到最大值15.6%和10.6%。
2009年02期 v.28;No.204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1 ] - 蒋峰;鲍丙豪;闻凤连;
利用脉冲电流对Co基非晶带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激励电流频率和幅值对非晶带巨磁阻抗(GMI)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非晶带的特征频率为1.4MHz,磁场灵敏度Q在约1MHz下达到最大值1.46%/(A·m–1)。激励电流幅值增加,可以提高GMI变化率的最大值(ZGMI)max,磁场灵敏度却在激励电流幅值为7mA左右时达到最大值2.13%/(A·m–1)。
2009年02期 v.28;No.20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7 ] - 霍静;田文杰;田双;邹淑芳;
设计制作了同一晶片上的集成三电极的谐振器。研究了这种谐振器的力敏特性与加力方位、电极材料的关系。并对电极材料分别为Au、Al的谐振器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谐振器的力敏特性与加力方位密切相关,加力方位与x轴夹角ψ为0°时,力敏系数最大;电极材料通过对石英晶体谐振器有效机电耦合系数的影响,进而影响谐振器的力–频特性。集成式谐振器在相同加力方位时,镀Au电极比Al电极的力敏系数最大可高出189.8Hz/N。
2009年02期 v.28;No.204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 梁喜双;钟铁钢;陈丽华;全宝富;
以sol-gel法合成的NASICON为基体导电层材料,以掺杂C的Cr2O3和ZnO-TiO2分别作为对氨和甲苯敏感的电极材料,制备了一种能同时检测氨和甲苯的新型管式结构固体电解质双功能气体传感器。当工作温度为250~400℃时,传感器对浓度为(50~500)×10–6的氨和(5~50)×10–6的甲苯具有较好的气敏性能,其电动势E值与氨和甲苯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在350℃时,对氨和甲苯的灵敏度分别为–91mV/decade和–60mV/decade。并有较快的响应恢复时间和较好的选择性。
2009年02期 v.28;No.204 42-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1 ] - 朴林华;丁霞;宋佳;刘玉洁;李言杰;
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小尺寸2D密闭腔中点热源引起的对流场和温度场,从而验证和解释了小尺寸密闭腔内自然对流气体的摆特性。结果表明:(1)无论是在水平状态还是在倾斜状态,在浮升力的作用下密闭腔内自然对流气体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具有摆的特性;(2)热源两侧原来处在同一条等温线上两点的温度不再相等,倾斜10°时,温度之差为20K;倾斜20°时,温度之差为40K。微机械气流式水平姿态传感器利用这一特性可敏感倾斜角度。
2009年02期 v.28;No.20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冯书谊;周勇;周志敏;向毅;
采用MEMS技术(包括光刻、电镀、反应离子刻蚀和机械抛光等)研制了平面磁芯螺旋结构微电感,磁芯材料为铁基纳米晶带材。其中线圈匝数为18匝,线圈导体的宽度和间隙均为30μm,厚度为20μm;电感的尺寸为3mm×3mm。测试结果表明:在频率为1~10MHz时,电感量和品质因数分别为3.2~1.2μH和2.3~1.1;在1MHz下,电感量和品质因数分别为3.2μH和2.3,可应用于微型化DC/DC变换器。
2009年02期 v.28;No.20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9 ] - 王琳瑛;丁毅;姚妍;马立群;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优化了钨粉过氧化聚钨酸sol-gel法制备WO3薄膜的配方,并且通过测定薄膜的物相结构、光透过率和循环伏安特性等研究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制备WO3薄膜的最优配方为:钨粉(纯度为99.5%)6g、浓双氧水20mL、无水乙醇22mL、冰醋酸6mL。该配方所制备的薄膜具有非晶态结构,且薄膜在着色态、褪色态下的透过率之差达到50%以上。
2009年02期 v.28;No.20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2 ] - 甘卫平;张海旺;黄波;张金玲;周华;
用银粉、热固性环氧树脂、六氢苯酐和环氧改性剂制得了在180℃固化的银基浆料。研究了银粉含量、银粉比例、环氧树脂含量、硅烷偶联剂用量以及固化时间对银基浆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银粉含量及形状、固化时间等均会影响浆料性能。当w(环氧树脂)为8%~10%;w(银粉)为65%~70%,ζ(片状银粉∶球状银粉)为8∶2;w(硅烷偶联剂)为6%;w(各种添加剂)为14%~22%;固化时间为15min时,浆料的体电阻率最小为2.25×10–5Ω·cm,方阻为7.03mΩ/□。
2009年02期 v.28;No.204 54-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6 ] - 朱荻;丰骏;姜汉兵;朱祥;
研究了在特大纹波电流下电解电容器发生负极跳火的现象。通过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模型进行分析,指出跳火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容器负极铆接或冷压焊接的引出部位容量很小,会产生反向的电压并逐渐对引出部位进行电压化成,因此产生负极跳火现象。采用负极引出贴箔或增容处理工艺,可有效避免负极跳火,135℃,2000h试验后电容器的失效率为0。
2009年02期 v.28;No.204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正>据悉,东京工业大学一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可利用太阳光将CO2高效转化为CO。CO2是公认的全球变暖的元凶,在工业上也很难被利用。日本科学家的这项发明不但可以大量减少CO2,而
2009年02期 v.28;No.204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正>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共同研发的一系列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自热、医疗保健、抗灾救援等领域的高能自热材料,荣获2008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自热材料是一类在人为引发条件下可自动释放热能的材料,其特殊的应用性、方便性和安全性,使之自
2009年02期 v.28;No.20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室测试,找到了能极大提高太阳能光电池效率的新途径。据悉,利用计算机模型和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由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共同组成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小组,成功地在
2009年02期 v.28;No.204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1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7 ] <正>2008年11月11日,日本经产省、文部科学省、国土交通省和环境省四部门联合发布《为扩大导入太阳光发电的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是为落实日本政府2008年7月制定的《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提高到10倍、到2030年提高到40倍的目标而制定的。
2009年02期 v.28;No.204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正>据悉,日本岛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氧化锌纳米粒子,这种粒子与蛋白质结合后发光稳定,安全性好,而且价格低廉,可应用于尖端医疗领域。日本《每日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氧化锌是一种性质稳定的无机物,没有毒性,最常见的用途就是被用来制造爽身粉。据介绍,岛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为了
2009年02期 v.28;No.204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正>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牛利课题组经过五年的研究,在基于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化学传感器件及其分析仪器化集成设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日前被授予2008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牛利研究组以为新型化学传感器提供新材料为主题,以纳米结构复合材料为突破口,系统研究了纳米结构复合材料设计、
2009年02期 v.28;No.204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正>近日,中科院新疆理化所"超宽温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乌鲁木齐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支持。项目旨在于研究开发出超宽温区工作新型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材料,即采用稀土氧化物掺杂开发
2009年02期 v.28;No.204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正>据悉,我国自主研发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LED(发光二极管)屏幕示范系统,已无故障连续运行超过1年,累计运行时间超过8800h,从而标志着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研究与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研究和应用,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领导的研究小组具体实施。LED屏幕示范系统由
2009年02期 v.28;No.204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正>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高鸿钧研究组在对硼纳米结构及其基本物性的探索研究中取得了系列进展。硼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如:高热稳定性、高熔点、高硬度、高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低电子亲和势,是理想的新型
2009年02期 v.28;No.204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正>传统存储器件仅能存储"0","1"两位值,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研制的一种以纳米线为基础的新型信息存储器件却能存储"0"、"1"和"2"3位数值。这—创造可能催生新—代高性能信息存储器。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日《纳米快报》在线版上。
2009年02期 v.28;No.204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正>据报道,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10月20日宣布,该公司开发出一款单位体积输出功率是以往产品2倍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适合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便携设备使用。松下公司10月20日在新闻公报中说,该公司研发人员本次改良厂燃料电池的发电部分以及发电辅助电气回路和部件,重
2009年02期 v.28;No.204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