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雅峰;夏志东;王海滨;周虎;
为从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分离出的黑色混合粉末(包括钴酸锂、乙炔黑及少量铝)中浸出钴,用正交实验,调整因素水平以使钴的浸出率达到最大化。结果表明,从黑色混合粉末中浸出钴的最佳条件为:硫酸的浓度3 mol/L,双氧水浓度2.4 mol/L,反应时间30 min,ρ(黑色混合粉末)为60 g/L,此时,钴的浸出率约为99.6%。
2007年12期 No.19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1 ] - 刘树杰;关荣锋;
制备并测试了一种新的用于白光LED的掺杂Ce-YAG荧光玻璃。分别在1 300~1 500℃的空气和氮气中制备出Ce-YAG荧光玻璃。在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样品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较理想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得的Ce-YAG荧光玻璃被波长为465 nm(蓝色LED的波长)的光波激发,于550 nm处出现发射峰,表明该样品可应用于白光LED的封装。
2007年12期 No.190 8-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96 ] - 崔涛;华宁;韩英;康雪雅;
采用流变相辅助微波合成法,制备了结晶度好、纯度高的尖晶石相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Al0.03Mn1.97O4。对其进行了XRD分析和SEM研究,并与传统固相法制备的LiMn2O4和LiAl0.03Mn1.97O4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合成法制备的LiAl0.03Mn1.97O4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用这种材料制造的电池具有比较高的首次放电容量(115 mAh/g)以及良好的可逆性和循环性能,25次循环后比容量几乎不变,保持在115 mAh/g左右。
2007年12期 No.190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8 ] - 陈猛;潘思仲;
以硝酸盐为原料,用sol-gel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CoxO2,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Co掺杂后,材料具有较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和较好循环性能。在750℃下合成的LiNi0.8Co0.2O2,在3.0~4.2 V 0.2 C下经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70.40mAh.g–1,经过3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49.86 mAh.g–1,可逆容量的保持率为89.95%。
2007年12期 No.190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9 ] - 于宝刚;
利用sol-gel法制备了P2O5-SiO2系质子导电玻璃。扫描电镜分析发现P2O5-SiO2玻璃具有微孔结构,并分析了特定条件下水对玻璃质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质子电导率的对数,随吸水浓度对数值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直至吸水量达到饱和,在30℃,RH为30%条件下,电导率为10–4~10–3 S.cm–1。
2007年12期 No.190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5 ]
- 沈朝忠;周洪庆;刘敏;朱海奎;杨春花;
研究了偏硼酸钙(CaB2O4)与钙硼硅(CBS)玻璃按不同比例制备的CaB2O4/CBS复相陶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介电性能和热膨胀系数等。在200~500℃时,复相陶瓷的热膨胀系数为10×10–6 K–1。当添加w(CBS)为20%,CaB2O4/CBS复相陶瓷经过930℃保温2 h后,试样主要由CaB2O4晶相和少量的β-CaSiO3晶相所构成。微观结构致密,气孔率低,晶粒尺寸为5μm左右。在10 MHz下,εr为7.18,tanδ为1.2×10–4。
2007年12期 No.19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4 ] - 姚永红;王建武;高峰;田长生;
采用反应模板晶粒生长法(RTGG),制备了0.94Na0.5Bi0.5TiO3-0.06 BaTiO3无铅压电织构陶瓷,应用晶粒生长动力学唯象理论研究籽晶模板Bi2.5Na3.5Nb5O18对织构陶瓷中取向长条晶生长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长条晶生长动力学指数和激活能,探讨了籽晶含量对无铅压电织构陶瓷长条晶生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籽晶含量在10%~30%(质量分数)时,随着其含量的增加,晶粒生长指数n约为2,变化不大,说明长条晶粒生长机制主要是界面反应机制。
2007年12期 No.190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陈亚波;卢琳;谢甜甜;王立平;谢静菁;
采用Pechini法制备了100 nm的Ba0.7Sr0.3TiO3纳米粉体,并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不同Mn含量的BST陶瓷。研究表明,在Mn掺杂量为0.5%(摩尔分数),烧结温度为1 280℃时制备的样品,其热释电性能较好,在居里温度附近,30~40℃时,其平均热释电系数为450μC.m–2.K–1,对应平均探测率优值为5.6μC.m–3.K–1,1kHz频率条件下tanδ低于0.5%,εr为3 500左右(室温20℃,外加偏压200 V/mm)。
2007年12期 No.19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0 ] - 郑锦清;金玲;李旭辉;
借SEM、XRD、R-t,αR及Vb等测试手段,研究了Ba过量对(Ba0.8Pb0.2)TiO3系陶瓷的微结构及PT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a过量5.0%(摩尔分数)时,能使晶粒细化,致密度良好,PTC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升阻比为4.2,αR为28.9%/℃,Vb≥520 V.mm–1。而Ba过量大于或小于5.0%都会对性能产生恶化作用。通过XRD发现,Ba过量形成的第二相Ba2TiO4及钡空位浓度的减小,是引起变化的重要因素。
2007年12期 No.190 30-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吴金岭;冯可芹;杨屹;郭尔奇;连姗姗;
采用Gleeble—3500D热模拟机,在烧结温度为800℃,烧结时间为3 min的条件下,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计分析,研究了电场对烧结W-xCu(x=10%,20%,30%和40%)(质量分数)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条件下,可得到密度较高、组织较均匀细小的烧结体;并且随着Cu含量的增加,烧结体致密化程度逐步提高,组织更加均匀,晶粒更加细小,平均晶粒尺寸从1.0μm降到0.3μm;但烧结体的硬度会相应降低。
2007年12期 No.190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3 ] - 李胜;丁士华;宋天秀;梁逵;
以硝酸镍为原料,采用sol-gel法制备Ni(OH)2,在不同温度下,用真空烧结炉和管式电阻炉对其热处理后得到NiO,与活性炭电极组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研究了NiO制备工艺对超电容器比电容影响。结果表明:Ni(OH)2经真空烧结炉处理所得NiO的比电容均高于管式电阻炉处理,在260℃保温时间为1 h真空度为0.5 Pa时比电容达最大481.15 F/g。
2007年12期 No.19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0 ] - 蔡双雨;何业东;
增加枝孔处理是大幅度提高高压阳极箔比电容的有效途径。在分析高压阳极箔隧道孔生长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在隧道上形成枝孔的机理。主隧道孔的4个(100)面为枝孔的形成提供了材料的结构条件。提高阳极过程的?E(?E=Epit-Ecorr)和发生点蚀的临界电流密度ip,是增强在隧道孔中形成枝孔的必要电化学条件。
2007年12期 No.190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8 ] - 李国伟;雷永平;夏志东;史耀武;张冰冰;
选择几种常用活性剂进行铺展面积和润湿力性能测试,对效果较好的活性剂进行复合处理;采用铺展试验优化,模拟实际回流焊工艺进行性能测试,得到了一种较好的助焊剂。结果表明:当A酸、B酸和C酸的复合质量比为2:4:1,加入质量分数约0.56%的三乙醇胺时,溶液的pH值约为3.80,钎料焊后的扩展率可接近80%。由此配制的焊膏焊接性能良好,腐蚀性小,焊后残留量低,存储寿命较长。
2007年12期 No.19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84 ] - 徐桂芳;徐伟;管艾荣;程晓农;
采用具有负热膨胀特性的ZrW2O8粉体和SiO2粉体分别作为填料制备E—51环氧树脂电子封装材料。测试了填料对封装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阻温特性和电击穿场强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含量下,ZrW2O8填料效果好;随ZrW2O8量的增加,介质损耗不断减小,ZrW2O8与E—51的质量比为0.7∶1时,相对介电常数最大;在室温~163℃范围内,ZrW2O8/E—51的电阻率稳定在3.03×106?.m,电击穿场强均大于10 kV/m。
2007年12期 No.19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0 ] - 罗世永;吕勇;许文才;李东立;
测定了乙基纤维素(EC)、聚丙烯酸(PAA)乳液、聚氨酯(PU)乳液等的水溶性和醇溶性,空气中燃烧挥发性和热失重性能。用PAA乳液配制的电子浆料具有较好的流变性,满足烧结时挥发和丝网印刷要求,但存在干燥速度过快(20℃,1 h)和烧结体针孔大的缺陷。分析表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不可以直接用作中温烧结型电子浆料水性载体的增稠剂,而改性后的EC、PAA和PU体系水性载体将在中温烧结型电子浆料中应用。
2007年12期 No.19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6 ] - 赵杰红;张瑞标;樊志远;
采用氧化物工艺制备了钴掺杂的锰锌铁氧体。研究了钴掺杂量对其显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02%的钴后,可以明显地改善材料的显微结构,使其磁滞常数(ηB)降低到1.5×10–7 mT–1,应用频率提高到200 kHz。
2007年12期 No.190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9 ] - 李强;韩翀;吴聪颖;
研究了具体的工艺过程,并采用SEM、CV和VSM对产物的形貌、粒径及电、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试验制备的纳米氧化镍和金属镍粉体均在100 nm以下,分散性良好,并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电容特性和软磁性能。纳米氧化镍在–0.8~+0.4 V电压范围内,比容量达到了76.4 F/g,而纳米镍粉的Ms为50.98 A.m2/kg,Hc为9.7 kA/m。
2007年12期 No.190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9 ] - 王华;司宝财;李凯;陈宏;郭亚军;
以聚酰胺-胺(PAMAM)树形高分子为模板,于500℃焙烧合成了形状不同的氧化锌。研究了高分子模板和溶剂对氧化锌晶粒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高分子为模板的前驱体是以螯合方式生成沉淀;分别以3.0和2.0代高分子为模板在乙醇溶液中分别合成出粒径约为400 nm,厚度20 nm的六方相片状氧化锌和长度为1μm、直径150 nm的晶簇状氧化锌;在水溶液中分别合成出粒径小于100 nm的球形氧化锌和粒径在50~200 nm的不规则形状的氧化锌。
2007年12期 No.19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