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桂林;周勇;周志敏;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及MEMS技术,制备了曲折状三明治结构的CoFeSiB/Cu/CoFeSiB多层膜,在l~40 MHz频率下,研究了多层膜的纵向和横向巨磁阻抗效应以及相应的电阻、电抗变化率。结果表明:曲折状三明治结构多层膜的巨磁阻抗效应,比单层膜有较大的提高,纵向和横向最大GMI效应分别为12.2%和–18.6%。
2007年08期 No.186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曹振娟;董帆;赵伟荣;吴忠标;
采用sol-gel法制备Zn2+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以气态甲苯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掺杂前驱体、掺杂浓度、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Zn2+-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2+掺杂显著提高了TiO2光催化活性;Zn2+-TiO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硝酸锌为掺杂前驱体r,(Zn:Ti)为0.01,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3.5 h。
2007年08期 No.186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85 ] - 李国伟;雷永平;夏志东;史耀武;徐冬霞;
无铅焊膏用助焊剂需要一定的黏性,选择有机酸和有机胺混合作为活性物质,配合一定量的松香配制出一种助焊剂。通过控制助焊剂中松香的含量,降低不挥发物的含量,减少残留物对元器件的腐蚀。依据标准对所配制的助焊剂进行了性能测试,并与一种松香含量较高的助焊剂比较。结果表明:助焊剂的松香含量降低约10%,在260℃焊接后不挥发物含量降低了近6%,黏度较好,无卤化物,无毒,环保,符合焊膏用助焊剂的要求。
2007年08期 No.18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15 ] - 班朝磊;何业东;
分析比较了基于矩形凹槽模型、圆孔隧道模型、正立方孔隧道模型计算出的中、高压电子铝箔腐蚀系数与KDK公司(H100)形成箔实际腐蚀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高压电子铝箔真实理论极限腐蚀系数应介于正立方孔-圆孔理论极限腐蚀系数之间。中压电子铝箔(220~485 V)通过电蚀扩面提高化成箔比电容余地还很大,高压电子铝箔(>485 V)的实际腐蚀系数与理论极限腐蚀系数已经很接近,通过电蚀扩面提高比电容的余地较小。
2007年08期 No.18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3 ] - 靳映霞;郑永红;刘浪飞;张福学;
利用任宏超提出的旋转腔体中射流速度、输入角速率(ωi)和入射速度(Vj)关系的公式计算和有限元软件ANSYS-FLOTRAN CFD数值模拟,比较了旋转腔体内射流速度两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理想化条件下,计算可定性描述角速度传感器敏感原理。而定量表征敏感原理,需考虑流体能量损失、射流室形状和流体运动状态实际因素的影响。完善敏感机理的方法是用轴向和径向上的速度函数代替公式中的Vj和Coriolis力产生的速度。
2007年08期 No.186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王毓鹏;李筱濛;曹全喜;卫云鸽;黄云霞;
采用共沉淀–熔盐法制备了M型铁氧体BaFe11.85-2xCoxTixMn0.15O19。运用TGA-DTA、XRD、S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的晶化过程、相组成、显微形貌及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2+、Ti4+固溶到铁氧体的晶格并取代Fe3+位,有助于提高铁氧体的电、磁损耗。当取代量x为1.2时,微波吸收最强,制得的样品的吸波频率在8.2~12.4 GHz范围内,tanδe、tanδμ的最大值分别为:9.0,6.8。
2007年08期 No.186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5 ] - 袁宜耀;孙勇;
对熔化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作线性回归进行合金设计,并对其焊料合金进行了熔点、抗剪切强度及微观组织等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w(In)(质量分数)为3%~5%,w(Zn)为5%~9%时,焊料的熔化温度在170~200℃,接近于焊料Sn-37Pb的熔化温度183℃;焊料与Cu焊合后形成γ-Cu5Zn8化合物;Sn-Zn-In系焊料的抗剪切强度与焊料Sn-37Pb的剪切强度33.73 MPa相当。
2007年08期 No.186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7 ] - 马萍;张宝宏;巩桂英;徐宇虹;
为了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将单质硫分别与纳米金属氧化物(V2O5,TiO2)机械混合。用XRD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池性能的对比,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V2O5改性的硫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达844.68 mAh.g–1,样品循环容量衰减明显改善,30次后比容量保持在696.71 mAh.g–1。而TiO2/S复合材料,初始放电比容量为578.21 mAh.g–1,3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347.71 mAh.g–1。
2007年08期 No.186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88 ] - 丛文博;黄震雷;张宝宏;
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盐酸掺杂聚苯胺,经NaOH溶液去掺杂后制得本征态聚苯胺(PANI)。以PANI为正极材料,活性炭为负极材料,使用1 mol/L LiPF6/(DMC+EC)有机电解液组装了混合电容器。通过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循环寿命及漏电流等手段,对混合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充电截止电压在1.5 V时,电容器比容量最高可达36.0 F/g,1 1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初始容量的94.2%。
2007年08期 No.186 46-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6 ] - 黄远彬;卢忠勇;李基森;
为了提高电子节能灯用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的高温高压稳定性,以及耐大纹波电流冲击的特性,采用γ-丁内酯与乙二醇混合溶剂,1,7-癸二酸铵和1,6-十二双酸铵的双溶质体系的工作电解液,并加入适当的添加剂,优化了生产工艺,研制出的产品通过了105℃整灯过压试验3 000 h考核。
2007年08期 No.18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0 ] - 肖仁贵;闫康平;严季新;王建中;
以Fe、Si、Cu含量不同的四种铝光箔进行直流电侵蚀对比实验,研究了高纯铝光箔中化学成分对其作为电容器用铝箔侵蚀过程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侵蚀样品的SEM表面观察、腐蚀形貌定量分析,对光箔中化学成分与样品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Cu能增强表面蚀孔的产生,Cu含量相对较低的(25×10–6)光箔侵蚀后适用于制作中压铝电解电容器;Cu含量相对较高的[(50~60)×10–6]光箔侵蚀后适用于制作高压铝电解电容器。
2007年08期 No.18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6 ] - 张冲;肖芬;邱虹;熊兆贤;
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H3BO3为助烧剂。研究了Ba5(Nb1–xSbx)4O15(0≤x≤0.2)陶瓷的烧结特性、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当x≤0.15时,该类陶瓷可在900℃附近烧结,并伴有少量BaSb2O6和BaB2O4相;随着x从0增加到0.2,εr和τf均有较大幅度下降;Q.f先升后降。在900℃烧成温度下,x为0.15的陶瓷获得较好的微波介电性能:εr为29.21,Q.f为13 266 GHz,τf为11×10–6℃–1,并能与Ag电极很好相容,基本满足LTCC工艺的要求。
2007年08期 No.186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6 ] - 汤姆.亚丹斯;
用反射模式的超声波显微镜对系统级封装SIP和多芯片MCM封装模块的品质进行了研究。探测封装内部的分层、裂纹和气泡等间隙类缺陷。用超声探测转换器把脉冲超声波送入样品,同一个转换器把接收到的回声转换成像点。最大的反射振幅是从固体与气体间的界面产生的。在固体材料内部,分层、孔洞及裂纹会造成最大振幅的回声并可以成像。超声波显微镜可发现SIP和MCM样品内间隙类的缺陷分层裂纹和气泡。
2007年08期 No.186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齐玉明;梅冰;杨光;
以锌铝合金为靶材,采用工业生产设备,用中频交流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铝掺杂氧化锌(AZ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氩氧比、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对薄膜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氩气和氧气体积流量比为3:1时常温下得到薄膜的方阻值最低,400℃真空退火1 h后薄膜可见光平均透过率由84.0%上升到86.7%,方阻值由5 000Ω/□下降到108Ω/□。
2007年08期 No.186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6 ] - 王石;匡万兵;刘亚红;
介绍了用于电子陶瓷材料与元件烧结的几种新型间隙式烧结炉和连续式烧结炉。评述了两种型号的钟罩炉以及宽窑腔空气窑和全密封高温氮气氛保护窑的结构特点和性能指标,并对其进一步改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007年08期 No.186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