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 名:
电子元件与材料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主 办
国营第715厂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刊 期:月刊
出版地: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刊 号:

ISSN 1001-2028
CN 51-1241/TN
邮发代号:62—36
本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化学文摘(美)
SA科学文摘(英)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EBSCO学术数据库(美)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20)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 含铅焊料绿色化的途径

    陈方;杜长华;杜云飞;郭庆华;王卫生;甘贵生;

    分析了铅在焊料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污染行为,以及焊料无铅化所带来的技术、经济和社会问题。基于含铅焊料的污染源于铅的化学活性,提出了使含铅焊料绿色化的研究途径。即:通过采用液态金属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掺杂的方法,可以改变液态焊料表面铅原子的结合形态,能降低铅的化学活性,提高挥发相变的活化能,从而抑制铅对大气的污染;通过控制焊料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行为,可以使表面形成n个原子层的改性膜,能降低铅的溶解活性,从而达到抑制或避免铅对水源污染的目的。

    2006年1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8 ]
  • 无铅焊接技术最新进展及评述

    王玲;符永高;赵新;王伟;刘功桂;夏庆云;

    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无铅焊料的发展状况、无铅设备及其工艺的特殊要求及主要问题。介绍了无铅焊接产品的可靠性检测与评价技术的最新状况以及无铅焊点的寿命理论的最新进展。并对无铅焊接特有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评述。

    2006年1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64 ]
  • 巨磁阻抗传感器应用研究最新进展

    郭成锐;江建军;邸永江;

    利用零磁致伸缩非晶丝的巨磁阻抗(GMI)效应,可制得新一类灵敏度高、响应快、功耗低、体积小的微型磁电式传感器。介绍了目前几种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的传感器,包括磁场传感器、扭矩传感器、汽车交通监测系统和生物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006年1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25 ]
  • 氧化热处理SrTiO_3压敏电阻的电容弥散频率

    陈志雄;庄严;李红耘;丁志文;熊西周;

    经测量氧化热处理后SrTiO3压敏电阻的电容频率和复阻抗,结果表明:升高热处理温度提高压敏电压时,电容弥散频率显著降低,晶粒电阻明显增大。由电容频谱曲线的主要特征判断,界面驰豫极化机制主导这一电容弥散区。界面驰豫方程确定的特征驰豫时间和电容弥散频率计算式,与晶粒和晶界的电物理参数相关,弥散频率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定性相符。热处理温度升高使氧过度向晶粒体内扩散,导致晶粒电阻明显增大,是弥散频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2006年11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In_2O_3基甲醛传感器的研制

    刘如征;全宝富;刘凤敏;陈丽华;刘敏;

    以sol-gel法制备的In2O3纳米材料为基体,采用La2O3作为掺杂剂,研制出甲醛传感器。结果表明:La2O3的掺杂可以明显提高元件对甲醛的灵敏度,在工作温度为145℃,(甲醛)为10×10–6时,元件表现出4倍的灵敏度,通过4A分子筛的修饰提高了元件的选择性。在为期90d的追踪实验中发现元件的灵敏度变化小于10%,元件在(甲醛)为50×10–6时,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8s和30s。

    2006年1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09 ]
  • 镀镍碳管的结构及磁性能研究

    王力;张海燕;揭晓华;曾国勋;胡礼初;李明华;陈进;

    以自制的多壁碳纳米管为原料,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得镀镍碳管。并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能量色散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管表面镀镍层中x(Ni)达到68.8%,磁性能分析表明,镀镍碳管饱和磁化强度达到13067Am2/kg,热处理后饱和磁化强度达到257733Am2/kg。最后,对其表面镀层进行了热分析。

    2006年1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2 ]
  • (Sr_(0.95)Ca_(0.05))TiO_3压敏电阻器的研究

    刘浩杰;钟朝位;张树人;

    分析了CaTiO3掺杂量对SrTiO3压敏电阻器显微结构与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aTiO3掺杂量的增加,V10mA逐渐变小,α先增大后变小,tanδ先减小后增大。当x(CaTiO3)为5%时,α最高。同时优化了受主掺杂剂Na2CO3、Li2CO3掺杂量和还原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在基料(Sr0.95Ca0.05)TiO3中掺入施主掺杂剂0.3%Nb2O5+0.2%La2O3和受主掺杂剂0.4%Na2CO3+0.2%Li2CO3(以上均为摩尔分数),在1400℃的还原温度下烧结并保温2h,可以获得V10mA≤6.5V,α≥4.6,C≥3.4×10–9F/cm2,tanδ≤22×10–2的压敏电阻器材料。

    2006年11期 21-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6 ]
  • 微量钴对NiCuZn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

    黄华伟;王吉坤;李济林;刘海定;

    为了降低烧结温度,增大电阻率,掺杂了适量PbO,Bi2O3与TiO2。利用SEM、XRD、高精度LCR分析仪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研究了添加的微量钴对NiCuZn铁氧体微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钴对铁氧体的tC、μi、Hc、ρ及Pcv均有明显的影响,当微量钴加入量为0.02时(摩尔比),μi的高频性能下降。

    2006年11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2 ]
  • 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马萍;徐宇虹;巩桂英;张宝宏;

    在固相合成的Li4Ti5O12中添加SnO2进行改性。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谱、恒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SnO2的添加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试验显示,材料改性后,当以金属锂为对电极时,首次放电容量达400.02mAh·g–1,首次库仑效率为50%;当以LiCoO2为对电极时,首次放电容量为166.27mAh·g–1,经过15次循环后,容量衰减仅为3.3%。改性后的电极材料不但提高了容量,而且能够保持原有材料的高循环性能,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2006年1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4 ]
  • BSTO移相器材料结构与温度特性的研究

    吕文中;李闯;汪小红;

    为了改进BSTO/MgO系铁电移相材料的电学性能,研究了在同等掺杂条件下,调节Ba1–xSrxTiO3中各成分的配比,即改变x的取值对材料结构及温度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x=0.45时,BSTO/MgO系统在10kHz下,εr=84.45;tanδ=3.4×10–3;可调率为11.01%(5kV/mm)。3.5GHz下,εr=87.01,tanδ=4×10–3,并具有相对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在–20~+40℃下αεr=–0.482×10–2/℃,可调率温度系数为–0.836×10–2/℃。

    2006年1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3 ]
  • Ag对Sn-9Zn合金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吴敏;

    用莱卡显微镜、XRD研究添加元素Ag对Sn-9Zn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与Zn形成AgZn3化合物,能抑制粗大针状富Zn相的形成,可使Sn-9Zn钎料合金的润湿性提高20%,并明显改善Sn-9Zn的耐蚀性。

    2006年1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1 ]
  • MAS系LTCC流延浆料的研究

    杨光;胡君遂;堵永国;芦玉峰;杨娟;吴剑锋;

    以在LTCC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MAS(Mg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作为功能相,系统地研究了粉体粒径、玻璃粉含量及各有机组分的含量对流延浆料流变性能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D50为2.23μm的粉体,当φ(玻璃粉)为20%~25%,φ(粘结剂)为15.5%~19%,增塑剂/粘结剂比值R为0.65,φ(分散剂)为4.8%时,浆料黏度适宜,分散稳定性良好。

    2006年11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2 ]
  • 化学镀Ni-P在纯锡凸点的应用及界面研究

    朱大鹏;王立春;胡永达;罗乐;

    采用化学镀Ni-P作UBM阻挡层,利用电镀的方法制备了面阵列和周边排布的无铅纯锡凸点,凸点高度为85±2μm,一致性良好。研究了不同回流温度下纯锡焊球的剪切强度、断裂模式和与Ni-P层反应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结果表明,纯锡凸点回流时与Ni-P生成针状Ni3Sn4,凸点剪切强度达到92MPa以上。剪切断裂为韧性断裂,随着回流温度提高及回流时间延长,Ni3Sn4相由针状向块状转变,Ni-P层与Ni3Sn4层间生成层状Ni3P相,粗化的Ni3Sn4相受压应力向焊球内部脱落。

    2006年11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Bi_2O_3过量对熔盐法制备Bi_4Ti_3O_(12)粉体的影响

    张昌松;郭晨洁;

    以NaCl-KCl熔盐法制备了各向异性的Bi4Ti3O12粉体,研究了w(Bi2O3过量)对粉体的影响,优化了制备Bi4Ti3O12粉体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w(Bi2O3过量)为7.5%,1100℃烧结2h所得到的Bi4Ti3O12粉体微观形貌最佳,并探讨了Bi4Ti3O12粉体在熔盐中的生长机理。

    2006年11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2 ]
  • 新型BST基高压电容器陶瓷

    肖军;张启龙;杨辉;王焕平;

    以Ba0.9Sr0.1TiO3为基,通过Nb5+、Mg2+掺杂改善陶瓷的耐压特性。结果表明:Nb5+、Mg2+复合取代Ti4+使Ba0.9Sr0.1TiO3的居里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宽化了介电峰,提高了陶瓷的击穿场强(Eb)。Ba0.9Sr0.1(Nb2/3Mg1/3)0.04Ti0.96O3在1320℃烧结时,获得了εr为1053,Eb为13MV/m,tanδ为0.01,ρv大于1010?·cm的高压电容器陶瓷。

    2006年11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5 ]
  • Ni/Cu电极MLCC烧端工艺的研究

    唐浩;卢艺森;李基森;

    通过对烧端工艺的详细研究,给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烧端温度为850~880℃,保温10min;用N2/O2混合气,在排胶段保持φ(O2)为300×10–6,在高温烧结段采用φ(O2)为10×10–6;600℃以下的升温速率控制在30~40℃/min,600℃以上的升温速率控制在50~60℃/min。在上述工艺条件下,选用合适的链式连续炉,可以得到端头性能良好的MLCC产品。

    2006年11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0 ]
  • BME MLCC用水溶性粘合剂的研究

    李跃文;宋先刚;李基森;

    采用两种不同聚合度的丙烯酸(PAA)乳液,通过向其中添加自制的乙醇胺类增塑剂,再辅以相应的助剂,制得了水溶性粘合剂。实验发现,这种粘合剂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低的黏度及平缓的热失重曲线,配制的瓷浆不易产生气泡而且分散性好,流延膜片平整无针孔无气泡并有良好的弹性强度,适合于贱金属MLCC的制造。

    2006年1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5 ]
  • 低团聚掺锑氧化锡纳米微粉的制备

    杨芬;张学俊;甘复兴;

    以SnCl4?5H2O和SbCl3乙醇溶液为原料,用阴离子树脂交换除氯水解法制得无Cl–的掺锑氢氧化锡胶体沉淀。并用乙酸异戊酯作脱水剂。结果表明,用乙酸异戊酯共沸蒸馏干燥法能有效防止粉体的硬团聚,得到了比表面积为284.43m2/g掺锑氢氧化锡微粉。热处理后得到了低硬团聚、电阻率为0.405?·cm的掺锑氧化锡纳米晶体。

    2006年1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铌酸钠粉体的水热合成及表征

    苗鸿雁;王世平;谈国强;

    以NaOH和Nb2O5为原料,KOH为矿化剂,用水热法合成了结晶度高晶粒发育完整的NaNbO3粉体。借助XRD分析了r(Na∶Nb)、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晶系和晶粒度的影响;并通过SEM分析了NaNbO3的晶粒形貌。结果表明:在r(Na∶Nb)为4∶1,反应温度为200℃的条件下,可得到分散性良好,无团聚的NaNbO3粉体,其晶体为斜方晶系,平均晶粒径37nm。

    2006年11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4 ]
  • 箔式聚丙烯电容器电压失效机理及工艺控制

    朱永光;

    箔式聚丙烯电容器在高温负荷及整机使用时易击穿。为了改善箔式电容器的抗电性能,对切割、卷绕、热压、焊接和浸渍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切割时应尽量消除铝箔毛刺,卷绕时毛刺应卷在芯子端面,热压压强取5.88MPa,焊接时控制引线间距,浸渍应在真空度为–0.09MPa时进行。

    2006年11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下载本期数据